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多项文化活动启动
中国文物网(编辑 尉露)记者在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首都博物馆联盟及北京博物馆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自己“5.18国际博物馆日”标识的城市,北京市自1996年开始已连续18年开展博物馆宣传活动,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已成为我市著名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一、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为“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依据“优化增量、重点投入”原则,我市不断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北京地区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开放博物馆达152座,形成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综合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的博物馆体系,年均接待参观人数3500万人次以上。自2008年北京地区首批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至今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已达49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市文物局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全力推动北京地区博物馆软硬件建设:全市博物馆基本完成了外语环境建设,博物馆基本陈列一、二级标题均有中外文对照,70%以上的博物馆印制了中外文对照的双语或多语种宣传品,近30家博物馆配备了语音导览系统,依托古建筑为馆址的博物馆因地制宜,配备了无障碍坡道等设施。为使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市文物局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博物馆业务工作系列规范》的编写工作。继去年《博物馆服务规范(试行)》后,年内《博物馆藏品管理规范(试行)》、《博物馆安全保卫规范(试行)》、《博物馆开放接待规范(试行)》等,将逐步在全市博物馆推广试行。今年,首都博物馆联盟还将启动三个数字平台建设:“北京地区数字博物馆平台”将依托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成后可使观众方便地利用手机了解全市博物馆展览的动态情况;“北京地区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方便观众在网上预约、购票并参观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监控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水平。以上三个平台建成后,将使北京地区博物馆公共服务借力科技手段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201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将继续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以围绕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为重点,继续做好 “我看博物馆—博物馆摄影大赛”、“博物馆系列文化讲座”及文物鉴定等公益性系列文化活动等传统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
1、八家名人故居及纪念馆继续举办系列巡展及文化活动由郭沫若纪念馆为主要发起单位的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2000年开始,利用各馆优势、整合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一年一个主题,策划专题巡回展览,配以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形成了一支有特色的文化团队。13年来,八家名人故居每年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展览已形成系列,其足迹不仅遍及北京的厂矿、机关、院校及军营,而且每年都赴外省市进行巡回展出。近年来,八家名人故居推出的“文化名人与新中国”、“文化名人的爱国情怀”等展览还远赴国外进行了展出,这种以联盟形式推出的系列巡回展览,极大地扩大了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在博物馆业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专家誉为活跃在博物馆界的一支“乌兰牧骑”。
今年八家名人故居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主题为“20世纪文化名人与中国梦”,同步推出《20世纪文化名人与中国梦》巡回展览,展览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文物图片,展示宋庆龄、李大钊、鲁迅等8位20世纪著名文化名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制作的巡回展览,将前往北京的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部队及远郊区县等基层单位展出,也将远赴外省市及国外展出,同时配合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2、启动并推出“百名志愿者宣讲活动”
从北京地区近3500名博物馆志愿者中,拟推选出100名优秀志愿者,组成文化宣讲团,从红色北京、历史北京、艺术北京、自然北京、人文北京、民俗北京等不同侧面,围绕““我的中国梦”举办百场讲演,传递志愿者对“中国梦”的具体理解和感悟,宣讲活动将走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使更多的首都百姓能在博物馆之外,近距离的感受到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充分展示文博志愿者以特殊形式践行北京精神的风采,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吸引更多有志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公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3、举办“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各个方面。北京地区博物馆数字化起步早、发展快,在理论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05年的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市文物局就与市科协联合举办了首届“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围绕博物馆上网和网上博物馆进行了研讨。此后,又围绕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多媒体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北京地区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在全国博物馆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反响。今年的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将以“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计划邀请来自10多个省市的近150人参加活动,交流活动拟于5月30至31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特别邀请了与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相关的博物馆、科技、科普、教育、设计、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给博物馆带来的深刻变革。研讨会期间还将举办展览,展示数字博物馆(科技馆)、有关企业和机构在此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案例,宣传成功经验,为与会者及北京地区博物馆同仁提供更具针对性、务实性的交流机会。
4、推出系列文化讲座
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博物馆都会集中推出各类主题的文化讲座。今年,北京博物馆学会组织的4场讲座将在孔庙和国子监彝伦堂举办:
5月17日,首都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原秘书长、著名磁器鉴定专家马希桂先生,举办题为《我和台北博物馆》的讲座。马先生为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老前辈,其亲属居于台湾,近年来多次往返于北京与台湾两地,对台湾地区博物馆进行过深度考察,与台湾博物馆界同仁进行过深入交流,讲座将集中介绍台湾博物馆的现状,以及台湾博物馆的人文环境、多元化的业务活动、人性化的观众服务和义工(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与公众分享他的感触与启示。
5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施建中教授,将做题目为《隋唐文化繁荣的启示》的讲座。向听众展示繁荣而多姿多彩的隋唐时期的文化,揭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顽强进取的社会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盛世无忌的开明政策、强烈的自我完善精神,力求通过对隋唐时期文化昌盛缘由的探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使听众获得有益的启发。
5月31日,著名古琴演奏家、高级古琴制作师、中国乐器制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琴协会理事王鹏,作题为《中国古琴艺术》的讲座。本次《中国古琴艺术讲座》是王鹏将他本人多年来对于中国古琴文化与艺术的理解与公众分享,古琴演奏同时配以琴歌表演,讲座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生动地诠释出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精神与当代生活的关系。
6月7日,著名园林专家、北京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耿刘同先生将做题为《中国园林文化》的讲座。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北美的造园艺术,具有独特魅力,中国园林除符合一般自然规律外,与中国传统的诗词、山水画等有密切联系。本次讲座通过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中国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几方面的介绍,揭示了园林文化对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城市文明发展的关系。5月18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即将向公众开放,耿先生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内容设计者之一,将给您详细介绍博物馆展览的精彩之处。
5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馆将邀请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举办“快速建设调整铁路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知识讲座;结合今年是金中都建都860周年,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馆长王清林将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举办“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专题讲座”。公元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辽代陪都南京城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燕京城的扩建,定名为中都,并率领文武百官入城,是北京在历史上作为国都之始。此外,全市多家博物馆还将推出了许多特色讲座。
5、开展“博物馆之春”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今年,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以社会大课堂为平台,以首都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依托,市文物局、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开展“博物馆之春”活动。该活动以“博物馆之春 青少年之梦”为主题,集中利用5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号召并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体验式学习。5月3日,一批中小学生参观了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博物馆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参与方式:小学生围绕中国传统农具主题,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实践体验的方式,了解传统农具;初中生参与了“种子达人”活动,在博物馆现场领取种子、接受种植指导;高中生则在“土壤馆”,开展跨学科研究。中国长城博物馆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开展了看长城、听长城和绘长城的活动。这些活动将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直观、形象、可体验的过程式教育的特点,让博物馆成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
6、举办 “2013北京民间收藏交流活动”
为宣传文物保护与鉴赏基本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5月19日,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将举办一次以民间收藏的玉器为主的收藏交流活动。
7、文物鉴定鉴赏活动
文物鉴定鉴赏活动是由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传统活动,多年来受到广大藏友和文物爱好者的关注。今年,北京博物馆学会将继续举办文物鉴定鉴赏活动。活动将于5月18日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神厨院内举办,观众可于5月16日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现场领取鉴定票,并于鉴定当日凭此前领到的鉴定入场票前往。鉴定类别分为古书画、古瓷器、古文玩杂项三项。今年鉴定鉴赏活动邀请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等9位著名权威专家为广大藏友鉴定收藏品。
8、启动“我看博物馆--博物馆摄影大赛”
“我看博物馆--博物馆摄影大赛”是北京地区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品牌项目之一,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吸引了大批博物馆和摄影爱好者的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本次活动延续历届“我看博物馆”主题,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拟把摄影作品的主要内容放在博物馆记忆与创新这两个方面:一是以金中都建都860年的历史文物及遗迹为重点;二是通过博物馆反映出的北京历史上创新、发展及转变,包括博物馆建筑、展览的创新,为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的灵感和启示,通过摄影作品展现博物馆在传承历史及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推陈出新的新作用。凡是表现北京地区正式开放的博物馆的摄影作品均可投稿参评;拍摄题材包括博物馆文物、社会教育活动、人物及建筑等。活动将于5月18日启动,10月31日结束,具体活动信息可以在北京市文物局网站上查询。
三、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北京地区博物馆将在5月18日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和讲座,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除部分博物馆调整陈列闭馆整修外,北京地区140余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其中50余家博物馆都将结合全市的整体宣传活动,利用本馆资源推出各具特色的精彩活动,各种类型的展览、讲座、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其中,北京地区1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全部推出了新的展览或活动。
5月17日,故宫博物院将推出以故宫博物院院藏书画精品为主要内容的“故宫博物院院藏书画精品展”,展出从晋唐到清代的几十幅名家画作,其中有北宋时期苏轼、元赵孟頫、明董其昌及清代宫廷画代表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联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办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全国五家省级大馆共同参与的《中国记忆——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节目》,围绕今年“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的主题,组织4个小时的电视直播节目,请各馆领导就博物馆和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中国科学技术馆5月18日当天,将邀请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讲坛”举办题为“快速建设调整铁路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知识讲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因馆舍大修,暂不能向公众开放,为在闭馆改扩建期间继续开展社会教育,将推出“网上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以网络展览的形式向公众推出全新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相关陈列与展览,继续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农业专题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农业、农民、农村题材的藏品,农民画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一朵特色花卉,户县农民画、杨柳青年画等均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农民画收藏质量及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以前限于展出条件,不能很好地向公众展示出来,5月18日博物馆日期间,中国农业博物馆将推出网上展览“记忆乡村—中国农业博物馆农民画精品网上展示”, 展现农民的艺术创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中国地质博物馆5月份首次推出《地海漫诗——海洋科普专题展览》,展出海洋生态及地质矿产的基本内容,诠释了我国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中的重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梁又铭画展”将在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向社会推出。梁又铭先生为台湾著名抗日将领,从事油画创作多年,这次展出的内容大都是其精品;中国航空博物馆,在5月18日期间推出“鹰击长空--地空导弹军事航空科普巡回展”,展览将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展出,展出内容主要以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击落敌机的传奇故事为引子,着重介绍了地空导弹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实战战绩等多方面内容。展览采用图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科普小手册等为一体的巡展模式;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展是国内首次专题以慈禧御用品为专题的展览,用慈禧太后专用的瓷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5月18日上午9时至下午4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将举办“行走的 ‘北京人’流动展览”,展览通过动漫、展板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向观众宣传、介绍、普及周口店遗址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博物馆也将推出新的展览和活动,届时,欢迎广大市民的参观。四、各区县依托区县属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推出多项文化活动
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县对辖域内博物馆的管理力度和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为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区县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先后组织开展了大量有吸引力的活动,成为区县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淀区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联合办的《宝相庄严——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将在5月15日开展。延庆博物馆将推出《艾香午月》展览,并将举办文物鉴定鉴赏、文化讲座等活动。
全市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和讲座详见列表。这些展览和活动在5月18日期间的集中大规模推出,进一步充实北京地区的博物馆文化活动内容,为广大市民提供底蕴深厚的文化产品,实现博物馆提升知名度和公众满意度的双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