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沪105家场馆免费开放 30家延长时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新闻晨报》报道,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沪上不但有105家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还有30家重点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把集体“延时闭馆”打造成“夜游”,对于国内参观者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夜游”博物馆在欧洲不但是常态,而且是个真正的24小时“不眠夜”。

有舆论认为,博物馆、美术馆不仅是公共文化机构,更是公众教育机构,因此不但要保持“开放”的品质,更要在时间上开放得更长。本次“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延长开放时间 上海试水“博物馆奇妙夜”

沪上目前各博物馆开放时间基本停留在每天“朝九晚五”的模式。受时间所限,很多上班族很难抽出时间走进场馆。让市民在暮色中体验“博物馆奇妙夜”,是今年上海首次推出的尝鲜举措。多家文化场所最长延长到晚上9点闭馆,部分到晚8点。

本次参与“博物馆奇妙夜”的包括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三山会馆、上海市外滩历史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30家。除了延长开放时间之外,沪上一些博物馆还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如上海鲁迅纪念馆邀请表演艺术家演绎鲁迅诗歌散文、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举行中药材真伪鉴别等。

如此大规模的延时闭馆在上海还是首次,但在欧洲已经风靡了8年——“博物馆之夜”是指在同一个地区的同一天,多个博物馆和文化机构通宵向观众开放,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特别策划,以便吸引那些平时不会参观博物馆的人。欧洲范围的博物馆之夜是每年的5月16日。截至目前,欧洲已有40余个国家的2300多家博物馆参与其中,我国仅有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参与到这一国际性活动中。通宵的活动内容包括花窖花卉展览、八旗服饰展示、宫廷礼仪及满族舞蹈表演等。

尽管此次沪上30家博物馆未能打造通宵“奇妙夜”,但开放夜场亲近参观者,同样受到市民的欢迎。同时,很多人也提到,期待未来本地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奇妙夜”。

不需要轧闹猛 特色文化场所更值得前往

去年,有91家上海文化场所在博物馆日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今年5月17日、18日、19日,免费的数字达到了105家(部分场馆平时免费也计入其中),包括上海市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上海黄炎培故居、上海三山会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不过,参观者还要留意免费的日期,因为部分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日子是三选一,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只在5月18日免费,杨浦法院博物馆只在17日免费,而上海科技馆则是3天半价。

根据往年经验,一些热门的博物馆在特定日子非常容易出现参观者拥挤现象,因此不得不对参观者进行限流或要求提前预约。其实参观者完全可以利用免费的机会避开热门文化场所,选择一些“掩埋”在角落里的特色博物馆。

晨报记者在此特别梳理和推荐一些不被关注、但特色十足的博物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藏玻璃精美艺术品,同时参观者还可以亲手制作玻璃制品。

上海昆虫博物馆:有馆藏丰富的标本,不但有蝴蝶中的“大熊猫”金班喙凤蝶,而且还有蝴蝶中的“白富美”海伦娜闪蝶。

龙美术馆:将举行世界博物馆的纪录片展映、大师作品临摹、聆听绘画名作器乐演奏。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展示世界各地不同流派的琉璃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杨惠珊创作的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其烧制的“千手千眼观音”被誉为镇馆之宝。

邬达克纪念馆:原是邬达克的旧居,一幢三层英国都铎式风格的别墅,这是上海首个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文化场所。邬达克设计了国际饭店、大光明大戏院、慕尔堂、吴同文住宅等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宁区图书馆推出的“阅读乌达克,寻找城市记忆”行走活动中,部分从不对外开放的建筑,如孙科住宅,只在19日免费对外开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