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沪上博物馆"夜市"常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7日至19日,全市30家重点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观众可以在美妙的氛围中欣赏博物馆藏品,领略夜间博物馆的魅力。

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仓库,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精神财富,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珍藏,记录着历史与社会发展,担负让市民了解过去、启发思考的重要使命,现在申城博物馆总数已有120座,超过60%免费开放,彰显博物馆的建设成就和它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有价值的文化服务。

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在上海建设全国领先的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如何向市民打开知识的大门,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服务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让展品“活”起来、“动”起来,让历史“走出去”,把文化“请进来”,才能够发挥博物馆最大效益。而上海现今的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有过创新和发展,但受传统国办文化的体制束缚,开放时间上基本还是和单位、学校一样,停留在每天“早九晚五”的模式,怎样满足市民的参观需求,发挥博物馆的最大潜能,还大有文章可作。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唐宋元明清国宝展》,这个展览盛况空前,吸引沪上、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观众参观,最后一天开设24小时通宵场,仍不能满足参观者需求。博物馆的内容经典,以及根据市民参观的时间需求,都证明博物馆可以并且需要开设夜场。现在市民和旅游观光者,下班以后或者晚上如果要想参观博物馆,只是一个奢望,沪上100多所博物馆中数以万计的宝贵的经典展品,到晚上只能“闺守空房”,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最新公布的《2012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披露,虽然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排名全国第一,但在公共文化机构的总量和人均方面,则排在26和27位,表明上海在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以及如何发挥现有文化场所的作为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能可挖。如果说上海今年在世界博物馆日,有30家重点博物馆率先示范,带头开创“夜市”服务,那么我们殷切期望这种创举和探索,能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做法,引导沪上更多的各式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创新开放和传播方式,争取社会和主管单位的支持,克服各种困难,为市民着想来彰显博物馆的最大作为。围绕“更突出公益、更全面开放、更讲究科学”的方向,不断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创新创意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拓展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增强自身的活力创新力,满足市民参观博物馆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创新博物馆展示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市民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方法,新颖、别致、互动的方式,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进程中,需要更多的文化设施和场所,本着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追求,在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均等化和普惠性上,转型突破,创新驱动,放大自身功能,千方百计体现文化设施陶冶性情、塑造美化心灵,传播先进理念,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为。让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夜空,更多绽放博物馆的迷人芬芳和巨大魅力所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