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春天里的烦恼
“人打钟”事件让故宫博物院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作为当今中国“封面级”的博物馆,故宫的烦恼可想而知。最近十年,中国博物馆正走进事业发展的春天,以平均每两天增加一座的速度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发展,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无疑是巨大福音。然而这背后重硬件轻服务、利用率低、民办博物馆造血难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制约其质量的提升。
博物馆事业驶入“快车道”
近10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89个,其中国有博物馆3054个、民办博物馆535个,全国一级博物馆达到100家。现在中国平均每4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到2020年,将发展到每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
2008年起,为使博物馆更加接近百姓生活,中国1804座公共博物馆分批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2400个。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4亿人次,每馆参观人数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长了50%至70%。
另外,博物馆在类型上更趋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
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质量的提高。在文物大省山西,山西博物院2012年共接待观众106多万人次,举办各类社教活动350余场次、讲座93场次,涉及学校、社区、老年公寓、公园、福利院、军营、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和单位。
“我们平均每年办15到20个临时展览,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介绍说,越来越多百姓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太原市双西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欣怡在寒暑假已经参加过三次“小小讲解员”活动,还经常参加博物馆举办的手工面塑、剪纸、木版年画、石膏翻制青铜器等活动。“博物馆是我的‘第二课堂’,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还多,使我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说。
博物馆中的“贫富差距”
虽然全国已登记的博物馆近3600家,但居于第一方阵的央地共建的最高级博物馆仅有11家,仅占0.3%,较好的省级博物馆大约占1%~2%,而剩余98%到99%的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规模较小,藏品较少,条件较弱。
采访发现,当前中小型博物馆困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民办博物馆资金短缺,自身造血能力差。能通过展、演、销等经营模式开发延伸产品是少数民间博物馆实现自我造血的成功方式。大部分靠个人运营的民办博物馆则会陷入免费开放则没有收入,不免费则没有游客的两难局面。
坐落在平遥古城里的“文涛坊古兵器展览馆”是全国少有的一家私人专业古兵器展览馆,共设6个展厅展出。免费开放3年来,每年能吸引百万游客参观。
“仅电费一天就近300元,加上人员工资、后勤、保卫等,一年开销近100万元。”博物馆馆长刘文涛说,他把20多年的积蓄全用在了开办这家公益博物馆上,想给平遥古城增添新的文化气息。由于受产品的局限性,目前只能靠做刀剑修复和售卖来支撑这个博物馆。
二是地方国有博物馆利用率低。“热热闹闹建馆,冷冷清清运营”是各地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后期保护、运营管理的写照。资金跟不上,正常的陈展工作无法开展,博物馆成了一个装点门面的摆设。
10年前投资3887万元建成的晋城博物馆曾是获得过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的“二级博物馆”,由于缺乏消防车道,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处于闭馆状态。消防车道预计投资100多万元,而晋城市政府于2012年在硬件建设上仅为晋城博物馆拨了60万元的房顶维修费。
博物馆利用问题在县级博物馆更加突出。山西临猗县博物馆馆长张晓剑说,同样由于资金不到位,博物馆安防和展厅条件达不到要求,无法免费开放,一年中几乎没有人来参观。“偶尔办个展览,由于害怕文物被偷走,只能用复制品取代。大家的首要任务是看管好库房的文物。”他说。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素质有待提高。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增加,各博物馆招聘了大量临时人员,因为工资待遇低、没有编制,招不到高素质人才,临时人员的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博物馆事业。
服务升级仍需多方努力
专家建议,博物馆不但要建得快,还要养得好,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当前亟待加强扶持。
首先,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给民办博物馆相应的支持。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出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今后10年内每建5个博物馆,其中要有1个民办博物馆。然而,民办博物馆发展时间短暂,还处于困难重重的探索阶段,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持。
“多亏了山西博物院的帮扶,不然,我们就会停滞不前,展示和服务都跟不上去。”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主任张多堂说,2011年,国家和山西省共投资117万元对其进行了帮扶,目前该馆已达到了国家三级博物馆水平。
其次,政府要重视博物馆的后期运行,保证资金到位。博物馆的建设和陈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免费开放之后,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办好博物馆事业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刘军说:“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到博物馆在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博物馆运营的基本资金保障,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再次,博物馆自身应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张少鲲认为,博物馆一方面申请增加编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想办法。张少鲲建议,博物馆要创新管理机制,推行有编制的员工和无编制的员工同工同酬,按工作表现晋升工资和职位,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能力。
最后,国家亟须制定博物馆建设和陈展标准。我国这几年一直在探索博物馆标准的建立,国家文物局现已颁布了10多项成熟的单项标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博物馆标准不像自然科学标准那么严格,都是引导性的,很多标准只是优秀做法的推广,各地博物馆应及时引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