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能只顾着“防火防盗防游客”
5月4日,一名22岁的年轻人徒手击碎故宫翊坤宫玻璃致使文物受损,这一突发事件让故宫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面临的安保问题千奇百怪,将逐步升级安防系统,其中给重要展室安装防砸玻璃已进入日程。
发生在紫禁城里的事情,总免不了受到众人的关注。此次突发事件中受损的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是清代宫廷摆件,属于国家二级文物,所幸的是文物受损情况不严重,经过修复将重新开放。然而,一位并非武林高手的普通人,也能徒手击碎本应起到保护作用的玻璃,让如此珍贵的文物轻易受损。联想起此前的故宫失窃案,大众再一次意识到故宫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禁卫森严,似乎有些对文物保护的力度不够。
可话又说来,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止有意的破坏,对只想走近点看清文物庐山真面目的游客反倒是时刻堤防。五一前夕,外地来京的父母抱着朝圣的心态去国家博物馆游览。谁曾想一国瑰宝的聚集地,却并未展示出应有的大国待客之道。
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收藏着古代文物中的精品,年近七旬的老父腿脚不便,只想用手扶住巨大的玻璃罩保持身体的平衡,却屡次三番地遭到工作人员的喝止,“不要碰玻璃!”玻璃罩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摸几下玻璃根本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而且就算怕玻璃上会留下手印,影响其他游客的观赏,现场却见不到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在擦拭玻璃,及时清除印迹,好让后面的游客顺利游览,有的只是一声声喝止。笔者也有幸去过法国的卢浮宫,那里游客的拥挤程度远甚于淡季时的国家博物馆,无数游人在玻璃罩前驻足,却从未有人受到过斥责。德国的宝马汽车博物馆里,经常有工作人员在擦拭一辆辆老爷车,让车身随时保持着能反射人影的干净程度。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介绍,此次被砸坏的玻璃为1949年之前安装的,属于翊坤宫原状陈列文物的一部分。因此不能轻易更换文物的理由让故宫的“不堪一击”显得有情可原。可此次事件后,馆长又表示,“现在看来不加装不行了”。可见,加装防护玻璃的必要性早已有之,只是没有问题出现,就一拖再拖,直到文物受损,才被列让议事日程。这样的态度,让人们不免为宫上珍藏的种种珍宝们的命运捏一把汗。
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汪某将根据刑法,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他将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代价。但那些无意破坏文物,只是想在拥挤的游客潮中,多和文物接触一下的游客却不该在博物馆中,像做了什么错事的小学生一样屡屡遭到训斥。进入博物馆游览,就是想感受一下文化的熏陶,找回心灵的平静,如果却要噤若寒蝉一般时刻警惕各种莫须有的,只为管理者方便,却无益于文物保护的规矩,那这种体验真是不要也罢。
只想着“防火防盗防游客”的博物馆,如何能够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向人们普及历史常识的重任呢?据说按原计划,故宫将于2014年完成目前的应急安防工程,规划建设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性能可靠、综合防范能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而现在看来,除了对这一计划要更进一步加强监督实施之外,各大博物馆们也应当在保护文物之余,多思考一下如何尊重游客,保障游客的观赏感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