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家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冷清开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在向市民发放预防流感茶包
 

五一小长假,户部巷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人山人海。与之一墙相隔的湖北首家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却冷清开张。在本报记者现场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只有3名游客参观。

这个中医药博物馆,由民间资本投入1000万元创办。在这里,跟中医药文化尤其是蕲春李时珍有关的藏品,多达1000件,涵盖中医药器具、书籍、药材和书画作品等,是全省首家中医药文化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不存在任何盈利,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热爱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邴飞虹教授坦言。试运营期间,她和同事们在户部巷发传单“造势”。虽然户部巷人流量很大,这些人感兴趣的是吃。

昨天上午,记者花一个小时参观了各间展室,展品包括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本草纲目》,汉口叶开泰大药罐、铁药碾槽等。

“镇馆之宝”的石版印刷《本草纲目》,大有来历。《本草纲目》分为大小开本,小开本一套24册,供医生随身携带,存世不多。黄冈一户黄姓人家,世代行医,收藏了一套小开本《本草纲目》,至今传承五代。

一对来自汉口的老夫妻,专程坐轮渡来武昌看展览。69岁的许先生说:“藏品很有看头,就是互动太少,讲解水平也有待提高。”另一个是来自山东的大学生,五一期间来武汉旅游,在户部巷小吃之余顺道瞄瞄。他表示,这里寸土寸金,竟然有人愿意掏钱做公益,很不容易。

据了解,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有专门的中医药博物馆。在武汉,武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都没有类似展览。在湖北省中医药大学,只有专门的人体博物馆,也缺乏中医药博物馆。

馆长邴飞虹教授说,取名“道一堂”,既有用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也有刚刚起步、逐渐完善之意。她期待这里既能成为中老年人品味中医药文化的“茶馆”,也能成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基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