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博物馆的文化设计

酒文化博物馆应该重新建立中国酒文化的基本价值系统,真正体现酒产业的行业特点,体现酒企业的品牌诉求,体现酒休闲的生活追求。

特约专家 李关平

伴随着中国酒行业的高速成长与发展转型,酒文化博物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及社会的关注。从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建设算起,中国的酒文化博物馆建设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全国各知名酒厂都建有自己的酒文化博物馆,但建设年代不一、水准良莠不齐,还存在较多不足。

目前,中国酒文化的产业基础、生产方式、文化传承及消费特征都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对酒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行业特点来看,中国酒行业已经从传统小作坊生产走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工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成为其典型的行业特征,当代酒文化博物馆建设应该抓住该行业变迁特点,在陈展内容上,除传统的酿酒文化、诗酒文化、品酒文化等之外,需要重点增加生态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等时代性内容;即使对于传统酒文化,也要以创新的方式讲述历史,以现代的手段感知历史,活化埋藏在行业变迁中的历史表情。

酒文化博物馆应突破单纯的以酒论酒的狭隘主题,进一步强化融入特定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文化。在几个较为成功的酒文化博物馆中,无论是青岛啤酒的激情文化、汾酒的酒魂文化,还是宣酒的微酒文化,都在博物馆中得到了体现,让人印象深刻,传递出不同企业的生产之道、经营之道、品牌之道和成功之道。

中国酒文化具有多元的地域性魅力,同处行业领军地位的茅台、五粮液,其酒文化有巨大的地域化差异,地域文化是酒文化博物馆强大的“背景墙”。在博物馆的环境设计和体验情境当中,可以充分融汇当地的民风、传说、音乐、绘画、诗词、书法、收藏等内容,如苏酒博物馆可以借助声音、图像、室内布景、小环境设计等微缩展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文风情,阐释苏绣、苏画、苏曲的艺术气息,并与淮扬美食相搭配,在地域文化的情景体验当中品味苏酒文化。

通过强化博物馆的这种社交休闲功能,能成为扩大博物馆经营的途径之一。笔者建议,在酒文化博物馆的休闲互动和业态经营中,可以设置名酒文化展览交流中心,设置年代酒的品鉴收藏体验馆,开发曲水流觞宴等主题功能区,并通过参与、体验、互动、消费等方式营造酒文化交往氛围,塑造全新的文化互动模式,把博物馆参观活动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休闲。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