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将举办“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于国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杨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如常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杨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资料图)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2013中国大陆巡回”将于2013年4月20 日上午9:30分,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第二度在首都展出,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国家宗 教局局长王作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及两岸文化界、艺术界、宗教界嘉宾将出席开幕 式。

2013年4月1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了“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新闻发布会。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如常法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出席了发布会并发言。

田青教授评价此书法展:“所有走进展厅的观众,只要认真欣赏大师的书法,当他离开时,他已不是刚进来的那个人了。”并称“该书法展已超越了艺术的简单追求,而是直指人心,通过书法把他的心投射给我们。”

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如常法师,谈到星云大师与书法,称写字就是大师的修行,他一有空就写字,他眼睛看不到字,完全是用心在观照着写。他的字就是写给这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看的。而佛光山最大的特产就是给人欢喜。

超越艺术的书法展

星云大师在谈起自己的书法作品时强调:“我出身贫寒,字写得不好,请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我有一颗诚心、一颗慈悲心、一颗中国心。”星 云大师从未正式拜师学艺写书法,因为上门求字者众多,大师满人所愿,依弘法之需,一写就是60年。凭借着多年的修行,星云大师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一种刚柔 并济,既超脱世俗又融合现实的美感。所谓“一笔字”,意谓一下笔、一沾墨,一挥而就,无论文字多寡,皆一笔而成。当一幅幅墨宝现于眼帘,众人形容大师的书 法字如行云、气如山河、透触人心,殊不知大师一笔字的创作与50多年前坎坷艰辛的弘法历程有关——当年,星云大师因饥饿过度罹患了糖尿病,近些年更因并发 症使得眼睛钙化,视力日渐模糊,大师仍每日不间断地联系书法。星云大师题字时,不用眼睛目测字与字的距离,而是用心照见,无论字数、笔画、一运而成,这样 便促成了大师“一笔字”的因缘。

中国古典艺术哲学一直强调以“知人论书”作为书法的品评标准,西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书,心画也”的观点。宋朱长文也 在《墨池篇》中延续了这一观点,并以此作为书法品评的标准,影响深远。此外,清末的书论家刘熙载在所著的《艺概》中提出了“字者,写志也”的说法,并认为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笔情、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星云大师的“一笔字”可以涵盖无数的意念,即在“形”中包含着心。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展区概况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北京展览分为墨宝区、书房区、影片区、抄经区、拓印区、手稿区等区块,预计展出大师128件精彩墨宝及用墨宝制成的精美陶瓷。其中,还包括星云大师写给母亲的信以及一首透着大师初心的诗偈《星云》手迹。

书法展将跨越中国大陆延伸至边远省市

2013年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中国大陆巡回展安排在8个省、市博物馆和美术馆内举行,首场已于今年初在海南展出,吸引了各界人士共襄盛举,为两岸文 化交流和两岸和平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天津“一笔字书法展”于本月间同步展出,北京展期5月5日截止,接着将在山西、内蒙古、甘肃、西安、云南陆续展出。

星云大师简介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38年于南京栖 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大师出家七十余载以来,一直秉承“人间佛教”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陆续于世界范围内创建两 百余所寺院、16所佛教学院,弟子万众,影响深远。此外,星云大师还创办了24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4所大学、50余所中华学校,对文化 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估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