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博物馆镇馆之宝:两捆“柴禾”竟藏稀世珍宝
骊龙护珠玉瓶
乾隆御用宝腾振远腰刀
近日,“烟台市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藏家进馆一睹“国宝”真容。在对这些一度散佚于民间、难见天日的国宝啧啧惊叹之余,观众也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宝贝是怎样进入博物馆的藏品库,从而与广大市民见面的?YMG记者近日专程走访市博物馆,为您揭开镇馆之宝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玉瓶宝刀从沙俄兵手中重金购回
藏于烟台博物馆的骊龙护珠玉瓶和乾隆御用宝腾振远腰刀,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可谓十分熟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首次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页中,有两幅文物照片,一为“骊龙护珠玉瓶”,一为“宝腾”“振远”腰刀,(见照片)。这二件文物均收藏在烟台市博物馆,分别为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文物。
“骊龙护珠玉瓶”和“宝腾”“振远”腰刀均制作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皇帝心爱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公然宣布准许士兵“为所欲为三天”,玉瓶和腰刀就是在这时被侵略者抢走。抢走玉瓶的是沙俄兵,他跑到黑龙江双城子“长发福”杂货店销赃。店主人杨鉴堂乃烟台人氏,对八国联军暴行早就恨得切齿,一见玉瓶,心中已明白其来历。他不忍祖国文物流落异邦,在手中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不惜重金买下玉瓶。后来杨先生将玉瓶带回烟台。杨先生故去后,其子杨景韩深知父亲珍藏玉瓶的苦心,恐有不测,埋于地下。日伪闻讯,曾软硬兼施,强行索取,杨景韩始终守口如瓶,一丝不露。新中国成立后,年已八旬的杨景韩老先生率儿孙从地下挖出玉瓶献给国家,以表达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
抢走腰刀的也是沙俄兵。事也凑巧,烟台人纪丰泰当时在海参崴当通事(翻译),一日见当街一沙俄兵,手执腰刀,扬言要换酒喝,纪丰泰一见腰刀,便知是祖国文物。他基于爱国深情,毅然出资购得腰刀带回祖国。后其孙将腰刀卖给文物收藏家彭子符先生,彭子符晚年将腰刀献给烟台市博物馆收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