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10日正式运行
身长相差十倍的恐龙化石,十平方米左右大的海百合化石……想看这些,去政务区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又名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吧!10月1日,该馆开始试运行,10月10日,该馆将正式运行。
1
入馆要不要钱?
除周一外,常年免费开放
7日中午,记者赶到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时,门口依旧排着百米长队,每隔十分钟发放试运行免费参观券一次,每次100张。在经过40分钟的排队等候后,记者终于得以进馆。
远远看去,该馆外形由两个单体组成,两个单体连在一起就像是翻开的一本书,寓意为掀开宇宙的奥秘。馆内常设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资源环境厅以及矿物岩石厅等六大展厅,馆藏矿物、古生物化石等标本近5万件。
排队中,记者发现,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10月10日正式运行之后,是否需要掏钱买票才能入馆。对此,记者了解到,省地质博物馆新馆除周一外,常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9点到17点,不过15点半之后就停止游客进入。
国庆假期中,该馆每天接待的游客达到六七千人。
2
恐龙、地层、宝石……
记者带您找省地质博物馆新馆“亮点”
恐龙厅:9条恐龙化石占据了三层楼
对于古生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恐龙。在恐龙时代,不同的阶段分别有不同类型的恐龙。在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大到30米、小到3米,身长相差十倍的9条恐龙化石占据了三层楼。发现于兰州盆地的炳灵大夏巨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也是这些恐龙中的大块头,30米的身长,光脖子就有12.5米长。而步氏克氏龙发现于辽宁,身长3米,是这次展出的恐龙化石中的“侏儒”。
其实我省也曾有恐龙出没,我省境内大部分恐龙化石发现于皖南山区。而且,在皖南地区发现恐龙化石的地点,恐龙骨骼、恐龙蛋、恐龙足迹一个也没落下,实属罕见。
徜徉在恐龙知识长廊,和恐龙来个大合影,听恐龙小乐队的演奏,玩恐龙连连看……在恐龙厅,游客有很多有趣的选择。
地球厅:在这里读“地层万卷书”
走进地球厅,瞬间进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浩渺的星空中,地球在匀速转动,地球上的各个板块也在移动,或分离或撞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模样。
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地球厅读“地层万卷书”,了解某个地区地质发展的历史。因为地层犹如解读地球历史的“百科全书”,而化石则是书中的文字,地质学家靠的可就是这个。
靠近出口的墙上,几件巨幅化石很是引人注目:来自贵州的海百合化石,有10平方米左右大;距今1.25亿年的室井氏狼鳍鱼的一整块化石中,大小不一的鱼儿游动着,只是被永远冻结在地质的年轮中。
矿物岩石厅:漂亮石头五彩缤纷
矿物岩石厅分得比较细,包含宝玉石、观赏石等小的展览厅。这里可是一个充满漂亮石头的世界:雕刻成各类形状的田黄、寿山石、翡翠;尚未雕琢,直接嵌在原石中的红宝石和祖母绿……红得灿烂,绿得刺眼。
水晶、尖晶石、铝土矿等不同的石头因为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显示的形态和颜色也千奇百怪,晶莹剔透的美,让人感到石头世界的丰富。晨报记者 余佼佼。
[链接]
地球已经历过15次“世界末日”
2012年世界末日的传言沸沸扬扬,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难道2012年真是世界末日吗?
在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地球厅,就有关于“世界末日”的描述。其实,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许多生物门类都曾在短期内大量灭绝,导致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这种大规模的灭绝称为大灭绝。这种灭绝是非常恐怖的,据统计,从寒武纪以来,明显的大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当时约有85%的物种灭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