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间谍博物馆:间谍工具大揭秘

作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间谍博物馆之一,国际间谍博物馆收集了最为广泛的间谍工具。下面,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国际间谍博物馆收藏的十种设计最为精巧的间谍工具。

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间谍博物馆之一,国际间谍博物馆收集了最为广泛的间谍工具。下面,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国际间谍博物馆收藏的十种设计最为精巧的间谍工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些我们今天可能认为的稀奇古怪的技术,对秘密行动的重要性却是无法估量的。

1. 口红手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加特在谈到这支4.5毫米口径的单发手枪时说:“它堪称经典。”“口红手枪”大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克格勃特工手中缴获的。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个危险的“死亡之吻”是否使用过,但氰化物手枪确实曾在那个时代用于暗杀活动。这些秘密武器是冷战时期苏美情报机构采取的“积极措施”的幸存例证。

2.扣眼相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台微型Model F-21相机在1970年左右由克格勃发明,可隐藏于扣眼中,有一个可由使用者从口袋按动的机关。只要挤压快门绳和假扣眼就能拍照。这种隐藏在扣眼的微型相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像政治家集会这样的公共活动中使用。博加特指出,曾在中情局情报部门工作多年的国际间谍博物馆馆长彼得-厄尼斯特就曾用过这样的间谍相机。

3.皮鞋发射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驻东欧的西方外交官都尽量避免在当地购买服装,他们更喜欢从西方邮购衣服和鞋子。在罗马尼亚,情报部门将西方外交官这一习惯当作了其秘密行动的一个优势,他们与邮政部门合作在鞋跟安设了发射机。博加特说,服务员在打扫房间中,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录音设备,外交官回到房间,信号就会出现,而当他们全部离开,信号就消失了。

4.密码盘

密码盘-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密码盘

 

人们不由自主地都会想,间谍工具并不全都是那么的古老,但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凯撒就曾利用密码术对信息进行编译。这个密码盘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由美国南方邦联一方采用——上面CSA三个字母代表美利坚邦联(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意思。这套装置的工作原理显而易见:转动里面一圈的轮子替换字母,比如M=G,P=J。密码很容易破译吗?如果情报不是以你熟悉的语言编写,那就不容易破译。问题是间谍都诡计多端,哪会用你熟悉的语言编码?

5.毒雨伞

1978年,一名保加利亚特工利用这样的一把雨伞,在伦敦街头暗杀了保加利亚持不同政见者格奥吉-马尔科夫。技术人员对普通雨伞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装,只要一按机关,就能向目标喷射毒物。以马尔科夫为例,雨伞中射出的小球含有篦麻毒素,这种小球肉眼几乎看不到。国际间谍博物馆展示了一把在莫斯科特制的毒雨伞复制品。博加特说,1991年,有人在保加利亚发现了一个放满类似致命毒伞的房间。

6.狗屎情报传递机

狗屎情报传递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狗屎情报传递机
 

狗屎?不要奇怪,确实是狗屎,博加特说,这种小装置是中空的,里面可以藏情报,这样,情报人员和线人就能轻松传递信息,同时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博加特指出,粪便通常单独留在某处,这是伪装成老虎粪便的信号台在越战中被用于指示目标的原因。狗屎情报传递机面临的一个风险是,这种装置偶尔会被人扔掉或发现。博加特说:“人生总是会发生意外,而这只是间谍或情报人员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