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要向重视服务转变

做过10年的野外考古、10年的文物保护、7年的文物管理,龚良自身就是跨学科的典范。昨日,来汉参加博联会的龚良表示,一些发达地区的博物馆不是少,是太多,而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又缺乏。他认为,现在博物馆的发展应该从重视文物向重视服务转变。“判断一个博物馆最主要是看它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成为为市民提供教育、娱乐的地方。”

一座城需要多少座博物馆?

龚良说,一些城市最多的提出要修建140座博物馆,最少的要建60座。这实在是太多了。“我跟他们说,现在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龚良说,无锡新建博物馆花费9个亿,是全国地市级博物馆里投资最大的,条件很好。但南京的城墙保护是另一种成功的博物馆。经过15年时间的保护和建设,南京古城墙边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最爱。

好博物馆必须好玩

龚良最重视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好的博物馆,一定是一个好玩的博物馆。”他说,博物馆除了担负传扬文化的重任外,还应该让参观者感受到艺术的美。国际上评价一个好博物馆标准,是看参观者能不能在里面停留一天。

他认为,一个好的博物馆要做到四点: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好的展览主题,艺术感要强,有冲击力;还需要好的文化产品,使参观者可以购买;需要有好的文化环境,免费开放后有更多的所谓“低素质”人员前来参观,好的环境可以影响、约束他们的行为。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好的服务。

高校博物馆不应再束之高阁

现在很多高校都建有专门博物馆,但并没全部对社会开放。高校博物馆怎样才能真正走向民间,取得价值和作用?对此,龚良表示,江苏和武汉一样,都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有一批校园博物馆。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这些高校博物馆也是服务公众的一部分,而它们大都有资助人,但国内这样光靠学校的科研经费发展是不够的。

高校博物馆想要真正走向民间,要做到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告知社会、公开进行宣传;还需要定期发布展出内容。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