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纪实
郑州市区的紫荆山系商代旧城址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相传春秋时郑国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子产,有一天子产游春路过郑州市区金水河畔,看到河边紫荆树开满鲜花,春意怏然。子产见此地有水、有花,惟独没有山,于 是将河旁一隆起的小土丘命名为紫荆山。几千年来,由于风沙堆积和洪水冲淹,大部分城墙已埋入地下,露出地表的城墙长度仅1000多米。
1958年,在紫荆山遗址上建起的公园随命名为紫荆山公园。园内苍松翠柏耸立,葱郁茂盛;鲜花、灌木点缀其间,姹紫嫣红;树木、乔、灌、花、草搭配栽植,营造出大面积的林木草地园林景观。金水河从园中穿过,河堤垂柳依依,水面波光涟漪;艺术小品般的建筑和景观石遍布各个主要景区,使山清水秀的公园更为活泼、幽雅。
闻名遐迩的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就坐落在紫荆山公园的南边,地下是三千多年前商代古城的遗址,地上的紫荆山公园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为博物馆带来了大批的参观者。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大象陶瓷博物馆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成为游人来到郑州游览参观的必选之地。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主体结构上下二层的中式建筑。外观迎面墙全部用唐代鲁山段店窑的残瓷片镶嵌,“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九个大字粘贴在瓷墙的右上角,使整座建筑造型独特,别具一格。院内绿树掩映,斑斑驳驳的树影洒落在院内,与外墙上的古瓷片融为一体,环境雅静宜人。一、二楼各为一个展厅,展厅内的展品按照陶瓷器的类别及时代分期轮换展出。今年以来,一楼展出的是明清及近现代紫砂壶名家的作品;二楼的展品则集中展示北魏时期的陶器及青瓷。
这是一个以北方窑口古陶瓷为主的民间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馆内藏品之精、之美、之独特,在国内外民间博物馆中屈指可数。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一千余件。这里既有仰韶文化的彩陶,也有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既有绚丽夺目的唐三彩,也有古朴端庄的南北朝雕塑;既有唐、宋、元时期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当然,明、清时代的精美瓷器馆内也珍藏了许多。这些古陶瓷遗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陶瓷制作和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古人审美观念的演变和文化艺术的进程。因此,观赏这些陶瓷器,我们可充分感受到古陶瓷艺术变迁跳动的脉络。
馆主何飞先生很早以前就开始收藏各种古董艺术品,经过多年的精心学习和研究,收藏了自仰韶文化到清代末年各个历史时期古陶瓷达千余件,并自筹资金建起了陶瓷博物馆。用他的话来讲,建博物馆的遵旨有三点:一是利用这些历史遗存宣传河南,使人们了解中州大地在历史上的辉煌,从而促进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二是以贴近民众的方式面对社会,提供真品供大家学习,提高古陶瓷收藏爱好者识别真、赝的能力,抵制赝品的泛滥,净化文物艺术品市场;三是普及和提高公民爱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他于2007年建立了大象陶瓷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海内外大量的参观者,精美的古陶瓷彰显了河南优秀久远的文化历史,博物馆的设立也促进了当地民间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今年5月25日,在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筹备成立大会上,何飞先生被推选为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的理事长。
现在,让我们走进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共同感受河南高古陶瓷之美。
(西汉:绿秞虎 济源型绿秞)
陶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件绿釉虎回首长啸,形象生动传神,虎虎生威;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逼真;釉彩虽已腐蚀剥落,但保留下来的绿釉仍呈现出翡翠般的绿色。
隋:青釉跑兽纹鸡首龙柄壶 安阳相州窑
龙柄鸡首壶盘口高颈,喇叭形颈部塑有三朵鲜花;手柄由龙身、鸡首组合而成;腹部旋纹上部壶嘴与壶柄相对而设,壶系分置壶嘴与壶柄之间,四只奔跑的动物帖塑在壶嘴、柄、系中间;旋纹下部塑有三对猛虎飞奔追逐羚羊的动物造型。整器造型精美新颖,釉质油润如水,充分展示了隋代青瓷烧造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channelId 1 1 《国宝档案》
20120319 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 7ffe175dbe45438b9a755b5a739cfd44 2 本节目主要内容:中国河北省磁州窑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瓷,名叫龙柄鸡首壶,它有一个龙形的手柄和一个鸡首流。这件器物造型精美新颖,釉质油润如水,充分展示了北齐时期青瓷烧造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件瓷器出土于一座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齐贵族的墓葬中。本期节目介绍了这件龙柄鸡首壶。(国宝档案 2012年 第67期)
唐代:三彩梅瓶
郑州巩县窑
细短直颈,唇口,腹部近似长球形,器身端庄大方。白胎白釉加绿釉、褐秞,入窑烧成后釉色流淌自然,色彩缤纷夺目。三彩梅瓶在唐三彩中极为珍稀,品相如此完美,实为难得。
北宋:珍珠地划花筒形罐 郑州密县西关窑。
筒形罐唇口,器型规整。肩部刻画云纹,中部莲瓣纹活泼而流畅,下部为简笔蕉叶纹,各显姿态。珍珠地划花装饰起源于唐代,全盛于整个北宋时期。)
流连于每一个展厅,仔细欣赏每一件陶瓷器的造型、釉色、工艺,用心揣摩、端详、感受遥远时代陶瓷艺术大师们用怎样的一种精湛技艺和奇思妙想创造了这些陶瓷精灵。期间,时光倒流,时空穿越,用心灵与它们对话,高古陶瓷的气息就无声无息氤氲在心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