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沉船展:南海遗珍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如梦如幻的展厅里,市民和游客纷纷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前驻足,陶醉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里。“美丽的南海,是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水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南海水下文物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说。
黎吉龙介绍,从1996年至今,海南先后8次对南海水下文物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文物约两万件。截至目前,海南已在16年间发现南海古代遗存和水下文化遗存共125处,其中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存102处,沿海11处,岛礁上陆地遗存12处。考古人员所采集的文物标本主要为瓷器和陶器,时代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近现代。窑口主要有福建的德化窑、漳州窑、磁灶窑、闽清义窑、莆田庄边窑、连江浦口窑、安溪窑、华安东溪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广东的潮州窑、奇石窑等。
特别是2007年,在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出水了一万多件珍贵的南宋瓷器,这在海南水下考古事业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考古发掘报告显示,华光礁一号沉船是一艘古代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在西沙群岛沉没。出水的511块船板中最长的一块长达14.4米,宽度为0.3米以上。这艘沉睡了800多年的古商船,以其船体庞大,做工精良向世人重现了中华古代航海之光,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据介绍,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除了阿拉伯航线外,印度洋航线、波斯湾航线、非洲沿岸航线等无一例外都经过海南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丝绸之路海道上最危险的水域,伴随着大量航海活动,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没南海,形成了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沉没在海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一处处遗珍,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黎吉龙介绍,为了进一步做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国将建设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将毗邻而建,国家南海博物馆初步选址在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片区,用地面积约400亩,投资规模约10亿元,南海基地用地面积约100亩,投资规模约3亿元。另外,随着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的加强、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海南水下考古今后5年计划完成对西沙群岛20米—60米水深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对南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也将展开调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