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馆庆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联合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2012年7月6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意两国博物馆界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2010年10月,在中意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两国文化部部长在罗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关于促进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为期五年的意大利展厅,在罗马的威尼斯宫博物馆设立为期五年的中国展厅,分别展出来自对方国家反映文明发展和艺术创造的文物精品。这不仅是中意博物馆界,也是世界博物馆界交流与合作历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国际博物馆界的合作树立了典范。此次展览即是意方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五年展中的第一个展览。展览分为“文艺复兴肇始至豪华者洛伦佐的辞世(1492年)”、“文艺复兴盛期和艺术名家”、“大师杰作”三个部分,共展出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皮蒂宫(帕拉蒂纳美术馆)、美术学院美术馆、国立巴尔杰洛博物馆、斯特法诺•巴尔迪尼博物馆等近30家国立(市立)博物馆、美术馆及相关收藏机构珍藏的67件艺术珍品,绝大部分是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的艺术作品,包括蛋彩画、油画、壁画、雕塑、素描、工艺品等多个门类,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特色、城市面貌及风土人情。展览可谓名家荟萃、名作纷呈,集中展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保罗•乌切洛、贝亚托•安吉利科、菲利波•利比、安德烈亚•德拉•罗比亚、安东尼奥•罗塞利诺、多梅尼科•基兰达约、詹博洛尼亚等30多人的艺术杰作和艺术精品。其中,达•芬奇的木板画《别号“乱发”的女性头像》、拉斐尔的木板画《自画像》、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大卫—阿波罗》、波提切利的木板蛋彩画《博士来拜》、菲利波•利比的木板画《天使报喜》、安德烈亚•德拉•罗比亚的釉陶浮雕《少女像》、詹博洛尼亚的青铜雕像《菲奥伦萨》等一批艺术大师的杰作备受瞩目。

展览得到了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意大利驻华使馆的鼎力支持与合作,得到了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的关心与支持。佛罗伦萨博物馆署署长、文艺复兴史专家克里斯蒂娜•阿齐迪尼女士担任展览总策划,设计师法比奥•罗泰拉先生及其团队提供了展陈设计,中意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为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此次展览不仅是迄今为止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反映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内容的专题展览,也是意大利送往国外的高水准的“文艺复兴”展,其中有些展品是首次离开意大利。该展览展品保险总价高达3亿多欧元,是国博百年历史上引进展览中展品价值最高的国际交流展。展览不仅展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名作,还展示了意大利在展陈方面的设计特色及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使用。对于中国公众而言,不出国门就可以近距离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瑰宝,直观领略艺术大师的风采,同时,由此还能够认知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的历史。展览将给公众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将唤起中国观众对意大利历史和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深化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以此次展览为开端,中意博物馆界长达五年的持续合作将成为传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一段佳话,并载入中意文化交流史册。为配合此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活动,包括开设文艺复兴艺术史讲座,设置临时意大利生活空间,推广意大利美食等多个项目,以使广大观众在了解和分享意大利经典艺术的同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领略和体验意大利文化与生活的独特魅力。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将于2012年7月7日开始接待公众参观,至2013年4月30日结束,展期近10个月。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