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华侨爱把宝贝捐给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山市博物馆内藏品很多是华侨捐赠的,而且,华侨们还亲自将珍藏品从国外带回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到博物馆参观,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台山历史。 台山市博物馆供图

近日,台山市博物馆再添了两件珍藏品,一件是寿山石官印,另一件是清青花荷塘纹将军盖罈。这两件宝贝分别由华侨黄仲楫和海宴镇澳村村委会石榴坑村雷氏宗族捐赠。

据博物馆馆长蔡和添介绍,这两件珍藏品应该是清末民初的物品。虽然暂时还不能认定为何种等级的历史文物,但蔡和添认为,能主动把如此精美的私人珍藏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是无私奉献的体现,是值得肯定的。

近年来,有不少老华侨把家中的珍藏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近日,记者采访了台山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他们表示,“这些是捐献者的宝,也是博物馆里的宝”,他们会好好地利用这些藏品、资源,继续加深对台山历史的研究。

A

老华侨

最爱捐藏品

据不完全统计,伍侠儒给台山市博物馆所捐献的珍藏品已达到了两百多件,而且大部分都是他亲自从国外带回台山的。

私人捐献的珍藏品的数量有所提升,已经达到了500多件。

对于台山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伍侠儒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

他不是什么政府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企业家。他是一位年逾八旬的台山老华侨,现居加拿大。

据不完全统计,伍侠儒给台山市博物馆所捐献的珍藏品已达到了两百多件,而且大部分都是他亲自从国外带回台山的。“经我手所登记的就有三次。之前还有零零碎碎的几次捐献。其他华侨从国外回来带的都是零食、手机等,而他的行李里面装的都是历史资料、简报、华侨物品等。每次回来,他都把这些东西捐给我们。”台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叶玉芳说起这位老华侨,眼中满是敬意。

去年,也有一位老华侨把老祖屋里的生活用品捐献给了台山市博物馆。“那位老华侨的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老祖屋一直由国内的亲戚代为管理。回国后,他觉得房子里的东西有历史价值,然后就联系了我们,把那些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用品都捐给了我们。”叶玉芳说道。

蔡和添介绍,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捐献。除了刚刚所介绍的两宗比较典型的捐献案例之外,也有一些私人的单件捐献,包括寿山石官印、荷塘纹将军盖罈和,还有民国时期的火笔枪,华工在国外工作的机电工具等。据不完全统计,私人捐献的珍藏品的数量有所提升,已经达到了500多件。

如此大批量地接受私人捐献的珍藏品确实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蔡和添说,收藏的藏品一般存放在仓库里。通过整理和研究,在举行相关主题展览时,这些藏品就会跟市民见面。《台山华侨文物史料陈列》和《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捐赠文物展》两个展览中所展出的文物、陈列品,大部分都是私人捐献的珍藏品。

B

藏品有助于历史研究

“如今看来,台山市民对藏品的保护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相对来说,能无偿捐献出来的毕竟只有老一辈的华侨。”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民间收藏,建立一批“特色博物馆”大获成功。如江门市政府就是通过向民间征集藏品的办法,收集了2万多件华侨文物,建成了现在的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而私人所建的特色博物馆也有不少。台山市海宴华侨农场里就有一所私人博物馆。早在2002年,村民刘汉伟建立归侨家庭博物馆。他花费了1年时间把父母的收藏品整理好,并利用父母原来居住的房子建成了展馆,把这些藏品展示出来,免费让游客观赏。

“伍侠儒曾经建议我们到国外去。在那边有更多的关于华侨文化的藏品、资料等,都是国内没有办法得到的。他愿意无偿捐献给我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蔡和添一直希望能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到更多的藏品,丰富博物馆的资源,也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台山市博物馆在1988年3月建成开放。作为综合性地方博物馆,该博物馆不断向社会征集、收藏文物、藏品、资料等。24年来,博物馆举行的展览不少于80个。蔡和添从与捐献藏品的老华侨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愿意捐献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全家移民后,老家已经没有人留下来继续保护了。与其那些有历史价值的东西被毁坏了、被偷了,还不如捐献给博物馆,用以研究,让后辈能看到。

“作为地方博物馆,我认为收藏、保管好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藏品,的确能向市民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展览。同时,对本地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在叶玉芳看来,通过研究华侨曾经使用的生活物品、资料记录等能很好地了解当年他们的生活现状。“梅家大院的建筑设计的确很美。但是,试着想一想,如果我们能在屋内还原当时的那种生活情境,让游客能亲身体验当年的生活,那不是更有意思吗?”

同时,叶玉芳还指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藏品的交易市场日益兴旺,农村的华侨大屋经常遭受小偷光顾,导致许多珍贵的藏品甚至文物大量流失。“我觉得捐献也是保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毕竟放在展览厅里,总比放在老房子,来得安全,来得有价值。”叶玉芳说道。

C

市民到博物馆

看展览不用花钱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能成为台山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以家庭的形式为主,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让下一代了解更多台山的历史。

近日,记者慕名前往博物馆参观。目前,在台山博物馆正有两个大型展览展出,分别是《台山华侨文物史料陈列》和《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捐赠文物展》。

二楼的展览厅所展出的是最具台山侨乡特色的《台山华侨文物史料陈列》。展览以近年台山华侨文化为主,通过各式各样的文物、历史资料来展现台山华侨出国的辛酸血泪和爱国爱乡精神。

当然,整个展览中最吸引记者眼球的就是三百多件历史珍藏品。包括华侨出洋的口供纸,异国创业的铁刨、两头锄、斧头、烫斗;有象征财富的金山箱;有华侨支持祖国历次革命认购的债券;有参加二战华侨的钢盔、军衣、军鞋;有侨眷使用过的坤甸床、留声机等。

而在一楼《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捐赠文物展》所展出的文物是飞虎队队员当年穿过的军装,戴过的臂章、肩章、军帽,荣获的奖章、徽章等。这个展览所展出的文物是在2007年11月18日由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及家眷捐赠。这一次,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观看如此多的文物资料后,还是能感受到心灵沉重。新宁铁轨上的锈迹,侨批上的签字……都述说了台山华侨的历史。

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圈,已经是半个小时后。但是,半个小时里,展览厅内也仅仅只有记者一人,显得有点冷清。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能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参观,博物馆周六也对外开放。主办方更多地希望,博物馆能成为台山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以家庭的形式为主,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让下一代了解更多台山的历史。

如今,博物馆里的所有展览都是免费展出的。

网友声音

●“点点”:我看以前的很多大型博物馆的宝贝都是由私人捐献的。毕竟单靠工作人员去收集确实比较难,但是,如果能发动市民捐献,那么,我们博物馆的藏品就会越来越多,博物馆的展览也会越来越好看。

●“鼻涕虫”:那么多人偷这些东西,还不如真的捐了给国家。反正华侨都不在国内了,捐给国家,展出也好,研究也好,都是有价值的。

●“阿原”:我觉得政府在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够。很多人捐这些,虽然是无偿的,也要给予肯定,做一下宣传。人家觉得有面子了,捐东西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