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私博物馆的文化碰撞

这个矛盾现象很有趣,就是中国如何能在否定艺术作品的同时,还能变成一个文化和经济超级大国?答案看来可能要通过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来寻找了。

当中国的经济崛起推动全国范围内兴建博物馆时,当政府把焦点放在增强国家支持的文化场馆发展上时,越来越多富有的慈善家和实验艺术的资助者正在兴建新的展览场馆,为新兴中国艺术家提供展示场所。“私人博物馆现在带头展览当代艺术,”从事促进中欧文化交流工作的菲利普·多德说。

许多国有文化中心拒绝展览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验艺术作品。相反,世纪之交兴建的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为当代艺术品提供殿堂,为作者提供联系西方收藏家的渠道。企业家现在抢着营建新的艺术阵地,但政府仍是艺术领域的主导:中国现在运营的3400座博物馆当中,只有450座是私人的。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负责人和艺术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带头创建世界级场馆,展览全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

一流的公立博物馆,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彰显中华文明最初兴起时国家力量与文化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则把重点放在歌颂革命的苏式风格画作上。然而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将成为主角,展品将反映变化中的中国社会。

中央美院毕业生、现任职于旧金山艺术学院的侯瀚如表示,随着一些限制放开,“公立博物馆作为传统宣传机器的作用已经减弱”。他说,最终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可能成为大批公立场馆发展的模板。

已经有迹象显示正发生这种变化,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由老工厂改造的“798”最近几年已成为首都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多德说,如果公立博物馆想战胜拥进“798”的中国年轻人,就必须像里面的美术馆一样富有创新精神。多德预测,在公立和私人博物馆的较量中,“两种文化的竞争最终将演变成合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