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仪式 推出多项文化活动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5月18日上午,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都博物馆联盟、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会场启动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仪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共同触摸水晶球,启动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出席了仪式并讲话。首都博物馆联盟主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歭主持了启动仪式。各主办单位领导及北京地区博物馆代表、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代表、相关委办局部门主管领导、各区县文委领导和首都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4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地区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张鹏讲述了自己做博物馆志愿者九年的快乐,来自景山学校的小志愿者杨亦冬小朋友为到会嘉宾现场讲解了首都博物馆珍藏的国之重器——班簋。作为延续十二年的文化传播项目,北京地区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今年继续联手推出了《文化名人与北京精神》巡展,梅兰芳纪念馆秦华生馆长,代表8家主办单位,向全市博物馆发出了“百家博物馆进社区”活动的倡议。主办单位领导现场启动了水晶球,标志着北京地区博物馆“百名志愿者讲北京”、“百家博物馆进社区”、 “北京博物馆100年” 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去年,为充分整合首都的文化资源,北京相继成立了五大文化联盟。今年5•18主会场活动选在国家博物馆,体现了中央在京博物馆对北京文化事业的支持,也是博物馆联盟成立后,博物馆联盟各成员单位首次集体参与大型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始。

依托首都博物馆联盟的资源,在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明清文物精品展”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十三陵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明清文物精品,是首都博物馆联盟集体向社会奉献的重点展览项目,突出了首都博物馆联盟整合资源,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宗旨。同期,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电视台合作举办的《真假文物对比展》也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百名志愿者讲北京—魅力北京,百场讲述”活动是从北京地区近3000名博物馆志愿者中推选100名优秀志愿者,组成文化宣讲团,围绕“人文北京”建设,以红色北京、历史北京、艺术北京、自然北京、人文北京、民俗北京等为主题,举办百场讲演,向公众介绍“魅力北京”的多个不同的侧面。启动仪式结束后,宣讲活动将走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使更多的首都百姓能在博物馆之外近距离的感受到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充分展示文博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的风采,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吸引更多有志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公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三进两促”的号召,践行新时期博物馆 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理念,今年,首都博物馆联盟将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组织策划一系列展览和活动走入社区, 从5.18当日开始“文化名人与北京精神”巡展正式启动。今后还将有博物馆的巡回展览陆续推出,并走向社会。除5月18日当天的活动启动仪式外,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的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展览、讲座、研讨会、纪念大会等系列纪念活动,纪念北京地区博物馆百年华诞。并将于6月—7月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时,北京博物馆学会等单位也将结合北京博物馆建立100周年主题开展相应活动。

5月19日,中国航空博物馆还将举办“2012北京收藏交流大会” 。采用交流、展会、咨询等方式搭建一个博物馆与收藏爱好者及公众的交流平台。旨在建立博物馆与公众的交流渠道,宣传文物保护基本知识,扩大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大会现场设立专门机构,接收社会各界向博物馆的捐赠信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体合影留念

此外,第五届“博物馆寻宝游”活动和第六届“我看博物馆公益摄影大赛”5月18日当天同时启动,两项活动都是首都博物馆联盟向社会推出的品牌项目,与往届活动相比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详情请参看北京市文物局网站和首都博物馆网站。

在市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地区博物馆电子地图查询系统也在5.18博物馆日推出,相关内容正在制作,并将逐步补充完善。今后,市民朋友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博物馆信息,为公众参观博物馆,利用博物馆提供了更多便利。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