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学谙:博物馆应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针对这个主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先生为读者解读本届博物馆日主题,并介绍了博物馆现在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中国文物网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改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个主题。

崔学谙:这个主题是国际博物馆学会这20多年以来组织这个活动有机的延续。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博物馆自身要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我们要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发展中,发展我们自己,提高我们自己。我觉得这个题目确实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从中国博物馆来说这30年来的发展,我觉得是发展的非常迅猛的,数量激增,而且质量都很高。新建的博物馆都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和国际接轨”,和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说要和国际的先进水平接轨。这个先进水平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理念,现在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就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我觉得今年我们应该这样,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主题。

中国文物网刚才您提到我国博物馆现在发展得很快,有的地方提倡建博物馆城啊,“到某年要建造多少做博物馆”这种目标。这个情况您怎么看?博物馆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崔学谙:这刚才说了,30年来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发展迅猛。到现在为止统计的我们国家在正式注册的博物馆有3020种,很可观这个数目,发展也很快。现在有些地方发展博物馆的积极性很高,一是地方政府,第二是有些企业,还有一些行业及个人。有很多人有建博物馆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注册的私人博物馆有380多种,大概占我们全国博物馆总体数量的13.3,按照我们国家来说现在目前这个数目并不小。不过,建博物馆我觉得还得从两方面看,建博物馆应该鼓励,应该鼓励建博物馆,为大众服务,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积极鼓励的,应该支持的。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我们要促进博物馆发展,得有一个基础和前提,也就是先提条件。那么先提条件是什么?你博物馆得有藏品啊,你没有藏品怎么建博物馆?有些博物馆新建的我们知道,投资很大,建了很大规模的博物馆,但是藏品很少。展出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画作、一些雕塑,甚至一些复制品,这个博物馆就没有价值。所以建博物馆要鼓励,但是在建博物馆的同时我们要更强调,要追求质量。没有质量的博物馆建多少也没有用。现在我们知道有些地区,有些省份,有些博物馆确实建了以后,建的很大。里面没有什么真正的藏品,搞了一些宣传画,搞了一些多媒体这些个演示,这确确实实说明这个馆就没有什么分量。世界上的博物馆咱们看到,著名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也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好,卢浮宫也好,我们故宫也好,国博也好,这个博物馆能举足轻重,占有一定的地位靠什么啊?第一是要靠藏品的,没有藏品就算场馆建得再漂亮,只是一个漂亮的大房子,我觉得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像现在的博物馆,我们的科研工作比较弱,薄弱。或者说科研工作现在受到了削弱,我们的科研队伍不强,我们的科研成果少。所以我们给观众奉献出来的产品,文化产品就是什么呢?像我们的展览,我们的展览展示水平不高。所以这个也是影响我们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队伍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博物馆的质量问题。产品的质量问题,博物馆终究还是要用产品,用自己的文化产品,用展览,用服务来向社会说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的。

中国文物网您刚才谈到,现在好多博物馆都打出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请您谈谈目前中国目前的博物馆在与国际接轨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崔学谙:我觉得我们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提出了,要和国际接轨,要创造一流的博物馆,我现在就是一流的博物馆。我觉得这个奋斗目标,这个愿望,或者说这个志向都是好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志向。但是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和国际接轨,国际水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人家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们自己又是个什么水平。然后我们再看一看,我们和国际接轨怎么接,我们差距有多大,或者说我们已经跟他很接近了,还是我们还差几步,这个我们心里要清楚。我们现在的国内的有些博物馆,水平确实很高。比方说我们中国博物馆界都公认的,像上海博物馆,我觉得他们无论在馆藏、对馆藏的研究、展览展示,还是观众服务、宣传教育方面做得在全国都可以说是一流的,我觉得这就好。就我们北京地区博物馆来说,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有些很多国家级的龙头大馆,像故宫、国博、军博,还有中国科技馆,还包括地质博物馆啊等等,还包括现在我们北京市属的首都博物馆,在馆舍的硬件条件上,都可以说是一流的。在展览展示上,在观众服务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是我们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但是,我们现在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还有不少达不到这个水平。比如说在馆藏的研究方面就欠缺比较大,馆藏的研究。由于研究不够,所以推出来的这个展览展示水平就不是很高,特别是思想性不行。现在我们有一种偏差,或者说糊涂观念。认为展览没有真东西,就搞一些多媒体,搞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就能弥补。我觉得这是一个糊涂的认识,我们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多媒体、三维、动画也好,说穿了,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我们的展览展示服务的,其他研究不够,藏品不够,主体展示不够,光靠这个我看那叫忽悠人。所以展览水平上不去,这是我们目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体制上的问题和机制上的问题,就是说什么呢?我们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我们的本来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一个事业单位,一个文化机构。现在是行政化,甚至官僚化,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它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被削弱了,这个很不利于我们博物馆界今后的发展。队伍建设也是这么个情况,现在我们的队伍建设有一个问题,受编制、体制的影响,我们需要的一些人才进不来,无法引进,因为受编制的限制,受名额的限制,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确实是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的可能现在的进不来了,要进硕士,硕士现在不行了要进博士,这些人到这来我觉得起码是,就我所在的原来那个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我觉得这些人在三到五年之内挑不起大梁来,也成不了骨干,到三到五年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埋头真正的学业务才慢慢的能够进入角色,否则这也是不行,再高学历也不行,因为这是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一个部门。

再有的就是我们民办的一些博物馆,基础设施是有问题比较大。民办博物馆,你像现在我们民办博物馆少数的,像中国紫檀博物馆,官府博物馆,这都在全国很有名的,做得跟好,实力强。但是有些博物馆确确实实经费筹措很困难,基础设施不好。你像我们看到的一些博物馆,小的民营的博物馆,确实很困难。因为他们首先面临的最大的是生存的问题。咱们有个北京有一个很好的民营博物馆,叫古陶文明博物馆,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个生存发展比较困难。博物馆很好,原来的主持人也非常的敬业,馆长非常敬业,但是馆长很不幸,前不久就过世了,过世之后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就更麻烦了。

中国文物网那结合2012年的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学会部署了怎样的发展规划?然后就是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在哪方面?

崔学谙:根据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博物馆的规范化的建设,另一个是根据目前队伍的情况,加大培训力度,这将成为今后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在培训上我们更注重成效,要注重成效就要针对性强,所以将来以后想分层分级,有普及级的,有提高级的,有的一般的刚入门的,这个入岗的培训,有对中年骨干或者业务骨干的提高级的培训,这样这个效果可能明显一些,针对性强了嘛。大概就这么个情况。

中国文物网那最后请您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及博物馆人做一下寄语。

崔学谙:加强我们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