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农民将收藏明代“墓志铭”捐献博物馆

莱州农民将收藏明代“墓志铭”捐博物馆

距今386年,111字,记录5处地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天启六年的墓志铭

23日下午,烟台莱州市下董家村61岁村民董生林将一块明代天启六年的墓志铭捐献给了莱州市博物馆。

“这块石碑是50年代扒坟时从俺村北一个油篓坟里挖出来的。当时被俺村一户人家用来盖了鸡窝。1961年这户人家把这块房子卖给了俺大爷董汉章,董汉章把这块房子又卖给了俺村的张风山,1993年,张风山又把这块房子卖给了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墙角里发现了它,用布擦出来一看,上面的字迹竟然清晰可见。到2000年,我怕此碑被人偷盗或破坏,就偷偷把它拿到了苹果园里,一直到现在。”董生林向记者讲述。

墓志铭为一块长38公分、宽28公分、厚8公分的莱州雪花白大理石。上刻指肚大小的小楷字12行,111字,虽残缺6字,但保存相对完好。

铭文为:明山东莱府掖邑郡人董□□□后石家庄。东曰石桥,南曰鹿石山,西曰荆埠,北曰扶起埠。善择舆地,□年六十六岁。宗亲称其孝,乡党称其和,不幸卒于天启六年闰□月二十五日。痛哉!身虽去,世恩觉犹生。子孙何不赞耶!妻:郑、赵、右、夫□子:董喜种、述孟。天启六年十一月初三日吉立志。(句逗为记者所加)

据董生林讲,墓志铭中所提的五处地名,现仅存“石桥”一名,南面的“鹿石山”现也统称大基山,至于“荆埠”和“扶起埠”则就不知其所指了。

“明代墓志铭现已很少见。”莱州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刘国庆说,此碑对于研究莱州明代的地名文化和莱州当时的人文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通过这段墓志铭我们可以印证现在我们莱州程郭镇的下董家村,在明末时曾叫石家庄,可这个村名的变迁,我们莱州现在的史志上是查不到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