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宁波建奥林匹克博物馆(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火炬及证书。

图2:1933年王正廷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董事时的“苏武牧羊勿忘国耻”全国运动会纪念牌。

图3:1927年王正廷任会长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纪念牌。

“我建议,宁波应尽快着手建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昨天上午,前来奉化参加“王正廷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讨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李祥对宁波市体育局负责人说。

李祥还担任着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主任一职,是国内体育收藏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从10年前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开始从事体育纪念品收藏,如今可以说是成果累累。“目前,我手头收藏的和王正廷有关的文物就有300多件,其中很多是罕见的珍品。”李祥说。这次专程从北京赶来奉化参加“王正廷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讨会,他带来了几件极具收藏价值的纪念品:如1915年以王正廷为首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大型国际运动会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的金牌,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的纪念牌,奉化县立初级中学1933年10月31日第二届运动会上的奖章,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的奖章和优胜第一名奖章,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火炬,1948年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大会的纪念章等。

李祥表示,国内的600多个地级市中,目前江苏的无锡建起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纪念馆。但从中国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地级市建奥林匹克博物馆可以说是必然的。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这样的特色博物馆,对城市文化的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地没有多少奥运收藏品没关系,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去各处搜集。宁波有非常好的奥运文化资源,如果能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那么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体育文化的弘扬,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李祥说。

2008年9月4日,本报独家报道了王正廷自传英文版(复印件)在国内亮相的消息。作为迄今为止在国内出现的唯一一本王正廷自传,这部手稿在昨天正式由王正廷家族代表徐芝韵(Carolyn,美籍)女士捐赠给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而其中文版书稿也作为“王正廷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讨会的会议资料散发给与会者。

昨天上午,王正廷自传《顾往观来》中文版译者柯龙飞出现在奉化的“王正廷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讨会现场。他表示,能够承担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是他的荣幸,也让他了解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柯龙飞介绍,他接手这项任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当时还在中国传媒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读大四的柯龙飞十分喜欢英语,曾获得过人事部颁发的三级口译证书。当时,好朋友刘昱找到他,希望他能把王正廷自传《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翻译成中文,时间很紧,只有23天。看到那厚厚的一本英文手稿复印件,柯龙飞着实有些挠头,不过很快意识到了这是一项十分难得也十分光荣的任务,最终还是接了下来。

柯龙飞翻阅了这本书,发现手稿的英文字迹比较模糊,加上书的年代久远,书中涉及的一些地名、人名作者王正廷采用的是广东话拼音,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进度比较慢。每一天柯龙飞都把译稿发给刘昱过目,由他进行补充修改。年轻人的干劲和充沛的精力让他最终如约完成了翻译任务。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是,看到了亲历者讲述的历史。书中的后半部分讲述了王正廷参与体育事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经历,从这些回忆来看,王正廷不愧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亲历者和先行者。”柯龙飞说。

据了解,王正廷自传《顾往观来》中文版将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大陆正式出版。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