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艺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闭幕(图)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以及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是国家博物馆恢复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国际交流展。展览自2011年4月1日开幕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近45万人次。

展出期间,在保证文物安全、最大限度的满足观众参观需求的前提下,国家博物馆分时段、有计划的更新、替换文物展品100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1年4月,《启蒙的艺术》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图为开幕式现场。高腾摄

在展出的一年中,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好评如潮;相关主题研讨活动顺利举办,教育活动、专题导览有序开展;出版了文献图集和馆刊特刊,开发了文化创意纪念品。实现了“国际影响大,公众评价高,学术活动多,社会效益好”的预期目标。

一、展览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展出德国三大博物馆所藏的油画、版画、雕塑、图书等各门类580件艺术珍品,内容涵盖启蒙运动的背景、历史、伟大成就及深远影响。精美的展览成为新闻媒体“追捧”的焦点,国家主流媒体、地方媒体和国际媒体竞相报道。2011年3月31日,反映该展览筹展过程的《首展-启蒙的艺术》专题纪录片在北京卫视震撼播出,片长50分钟,该片的播出为展览与观众的见面作出了充分的铺垫。CCTV-新闻中心、新华通讯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在展览的宣传报道上也各出其招,为展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检索到有关此次展览的各类报道累计15.3万篇次,全面、准确的宣传报道了展览。

《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让公众直面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科技、文化和生活,公众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有一位观众曾四次来馆专门领略“启蒙的艺术”,他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每次参观,感受都不一样,我被欧洲近代的科技启蒙所震撼,不管是热气球、发电机、显微镜,还是在艺术上对人体构造的解剖学研究,甚至于狄德罗《大百科全书》对希腊雕塑拉孔奥的各部分几何比例的计算,都让人感受到西方文明的辉煌。还有观众在参观完该展览后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艺术记录着人类发展的脚印,现实中的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踏着前人的脚步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展览主题活动有序开展,专题导览定期推出

2011年4月1日,在展览开幕当晚,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倾情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今年3月25日,为庆祝展览胜利闭幕,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的艺术家应邀演出,用琵琶、笛子、古琴、二胡演绎了《春江花月夜》、《幽兰逢春》、《流水》、《二泉映月》等经典曲目。两场演出,首尾呼应,中西比照,相映成趣,为观众献上了别样的视听盛宴。

2011年4月2日,作为《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相关的主题活动,“启蒙之对话”正式启动。这一国际性的学术活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共同举办,一年内共举办五次。活动从五个主题开展研讨和讲座,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邀请中德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等从经济、社会、艺术等不同角度回顾启蒙运动的历史渊源,共同探讨启蒙运动对今天的影响,以期通过交流达成深层理解,借助对话建立广泛合作。

在“对话”活动第一讲“启蒙的艺术——展览的背景”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韦勒、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启蒙的艺术”展览策展人、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资深策展人卡克(Joachim Kaak) 博士在第二次“对话”活动中以“启蒙与艺术”为话题作主题发言;2011年9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瓦格纳作为主讲嘉宾受邀来到“对话”活动的第三讲——“启蒙与其在中国的历史”的演讲台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西方思想史教授甘阳和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沃尔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也在第四次“对话”活动中深刻阐述了“启蒙与近现代”的关联;第五次“对话”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杨振宁、柏林Charite Universitaetsmedizin Berlin中国生命科学理论、历史及伦理研究所所长文树德教授与广大观众共同探讨“启蒙与知识文化”。

以《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为契机,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S226;歌德学院(中国)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陆续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观众体验区,从美术、戏剧、音乐、影视、实验和制造六个门类开发了十余种体验项目,内容设计上以青少年观众为核心,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观众的兴趣爱好,已开展的活动如博物馆箱子、表情骰子、角色扮演、手工画报、艺术翻译等,现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参加体验活动;还邀请相关专业的学者为观众提供了8次主题性的专题导览;根据《启蒙的艺术》展览内容,定期举办了“戏剧经典朗读”活动,向公众介绍来自中德两国、具备启蒙思想的戏剧巨擘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三、出版纪念图集和馆刊特刊,开发设计文化创意纪念品

《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见证了中德两国人民的友谊,也促使中德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依托展览,国家博物馆编印了《启蒙的艺术》中、德、英文三种版本,此书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除此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4期以特刊的形式收录“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第一场的记录及5篇中德专家的论文。

在《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展厅门口,设置了专门的文化创意纪念品专柜,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纪念品以作留念,如制作精良、图案考究的复制经典油画作品,款式新颖、方便实用的钥匙扣,色彩亮丽、美观大方的手提袋等,这些纪念品对传播展览中的异域文化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观众带走“经典”的同时,也带走了美好的回忆。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