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开展分享与交流式培训

为了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员工的沟通交流,首都博物馆从今年3月起启动了分享与交流式培训(S&C),这是一种员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通过赴境外参训考察并在某一领域有较深见解的员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同其他员工进行交流,扩大和提高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视野的受众范围合水平,同时通过交流,增进各部门间员工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交流氛围,以比较宽松、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目前此项培训工作已进行了两期,第一期由赴大英博物馆学习一个半月的社教部员工薄海昆同大家分享其收获,题目为“用精巧的陈列语言讲述人类灿烂文明——浅析大英博物馆固定陈列的内容及优点”,他从“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内容”“通史展和专题展结合”“空间利用与精彩文物”以及“展牌文字、图片、模型”四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英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特点,让大家得以窥视世界顶级博物馆固定展陈的精彩。第二期由曾在北京奥组委工作了五年的首博新员工包甦同志和曾于奥运会期间参加了五棵松篮球馆媒体运行工作的杨洋同志与大家分享北京奥运会的运行模式与筹备经验。包甦通过短片、图片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从“奥运会的基本运行模式”“如何建立起场馆运行基本模式”“如何做到深入细致的筹备工作”和“体现精品意识、人文风范”四个方面,就其所了解的奥运会整体组织运行情况,以及经历这一大型赛事活动的个人体会与感悟与同事们进行了交流,并真诚地希望奥运会的相关经验(如规范化操作、紧抓细节不放等)能够在首博的工作中得到借鉴和发扬。

这两期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和效果,不仅受训的员工感到受益非浅,提供分享的员工也感慨万分地说:“本来奥组委的经历我打算封存在记忆深处,因为那段经历给我的感受是无法表达的,没想到这次有机会与同事们分享,再次梳理我曾经经历的点点滴滴,令我非常激动,我真心希望首博不断进步,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