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拟订万件沉船文物展出计划

记者从海南省博物馆获悉,1.1万件西沙华光礁沉船文物在广东阳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历经2年时间的科学脱盐脱水处理完成基本修复后,于5日晚安全运抵省博物馆,该馆计划将这批珍贵的文物放在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完工后展出。

据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高文杰介绍,有关人员护送文物5日早晨8点多由阳江出发,晚上6点50分由海安登上粤海铁路轮渡船,晚上9点多抵达省博。这些文物在阳江经过了初步的修复,到达省博后将由该馆的专家进行保护和适当修复,该馆还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与该馆专家一起进行保护和进一步的修复。

高文杰告诉记者,该馆于6月29日出动5位专家,专程赴阳江进行这批文物的交接工作。这1万多件文物大部分是瓷器,属于易碎品,5位专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的专家一起,用了一周的时间,对文物进行清点、核对、登记并进行交接,用泡沫、报纸和包装纸将每件文物进行包装,分别安稳地放入到209个塑料包装箱中。这些文物中不乏精品,有青白釉执壶、青白釉刻花碗、青白瓷花口瓶、粉盒、黑釉碟、黑釉盏、鸡腿瓶、黑釉金彩茶碗、青釉碗等。

新闻背景:华光礁沉船水下考古调查

2007年3月15日-5月8日,国家博物馆和省文体厅共同组织实施并共同组建了2007西沙考古工作队,历时55天,在西沙群岛对华光礁水下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华光礁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南部,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由海南省渔民发现,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1998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出版了《西沙考古》学术报告。该地点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我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也是我国近年来水下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