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和他的宜天乐器博物馆
福州市福飞路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一个传出孩子们咿咿呀呀喧闹声的幼儿园对面的居民楼,一个门面没有任何显赫装潢的400平方米的普通住家,这就是陈恭的宜天乐器博物馆。记者日前走访这家民间乐器博物馆时发现,除了那些陈列的乐器古董给人以深刻印象之外,馆主老陈虽然看上去像个童心未泯的“玩家”,但对待乐器文化却有着严肃的认识和独到的想法。
我是‘律师’
研究、演奏、制造、维修、收藏,现年64岁的陈恭给自己和心爱的音乐、乐器理出这样一个顺序关系。“虽然我现在有一个自己的乐器博物馆,但是收藏仍然是放在最后一位。”他说,“我留着这些器物,是为了传播乐器文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和强调这一主旨,生怕记者会被博物馆里眼花缭乱的乐器藏品所迷惑,从而误解他的初衷和动机。
“我摆弄乐器几十年了,积累了大量有关乐器制造,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要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制造专业,后任艺校教师的陈恭和乐器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之后,传播乐器文化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趁着还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利用专业方面的特长,为文化事业多做贡献。”
陈恭的名片上这样写道:乐器工程师、钢琴调律师。说到“工程师”主要是指乐器制造和维修。他自制大提琴,擅长修复古董乐器,喜欢在网上购买一些老旧的提琴,然后将它们修复,使它们焕发古老风韵。林林总总的修理器具和处在不同修复环节上的古旧提琴摆放在他狭小的工作室内,老陈出入时都很小心,生怕哪个小东西一不留神挪了位置就不容易找到了。
说到“调律师”,老陈可是福建省内首屈一指的钢琴调律师,是多场国际级音乐公演福州站的活动总指挥。老陈更愿意这样风趣地介绍自己:“我是‘律师’,‘ 音律’的‘律’,可不是打官司的那个职业。”
“乐器应该是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陈恭的博物馆里看上去大多是西洋乐器,尤其以各个时期的钢琴和提琴为主。如果以此就鲁莽地判断老陈只是浸淫在莫扎特、贝多芬等西方音乐文化中自我陶醉,那就大大地误解这位民间的乐器行老艺人了。
“中国何止四大发明?乐器就应该是第五大发明。”不管学术界认可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执拗的陈恭坚持认为乐器在人类文明中确实起到了这么重要作用,并且还立志将这样的提法“发扬光大”。
老陈怕记者不信,翻出一本书找到一张“河姆渡骨笛”的图片说:“乐器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像这支骨笛就是古时候人们庆祝打猎成功时吹奏用的,起初也许就是呜呜地吹,慢慢地,就出现的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形成了早期的音乐。”
“第一张乐谱也诞生在大约2500年前的中国,那是的古琴谱还是‘文字谱’,现在能识‘文字谱’的人不多了……音乐的十二平均律也是中国人早在约2000年前创立的……唐朝时中国的宫廷乐队已经多达60人,而彼时的欧洲宫廷乐队规模只有五六个人左右……”
谈起中国的乐器文化,老陈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时不时地还竖起大拇指。“我去欧洲做研究的时候,都会给同行们讲这些。这是我们中国人得以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如果后来的年轻人对此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作为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的退休教师,陈恭对年轻人的艺术教育也充满了期待。“我的博物馆向所有热爱音乐艺术的年轻人敞开大门,不收任何费用。一是比起我做这个博物馆的庞大费用来说,三五十块钱的门票无异于杯水车薪,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对后来人乐器文明的教育,意义非凡。”
Ebay网上的“疯子玩家”
陈恭虽然退休好几年,却没有“赋闲”,头脑更是一点都不落伍。就电脑网络来说,他可算是个“老油条”了,喜欢在网上买卖东西,尤其是乐器,碰到爱不释手的藏品,几个晚上彻夜不眠、寝食难安,也要把这个藏品“拿下”。他自嘲地说:“我在Ebay网上可是个 ‘疯子玩家’。”
陈恭计算过,自己在网上的乐器交易一共有203起,和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韩国等国的收藏者都有过交往。一些废旧的乐器往往被卖主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售出,“便宜”了老陈这样慧眼识真的行家。
有一次,老陈要买一个美国人的废旧小提琴,连续七天观察Ebay上的报价,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熬到午夜12时前15秒钟时,点击鼠标,在全世界众多守候在电脑前最后一刻出价的玩家当中出价最高,“拿下”了这个让他心仪已久的藏品。而这个不解风情的美国人觉得自己破旧的小提琴实在不值这么多钱,有些对不住这位中国买家,于是买了一个新的小提琴(在老陈看来就是学生琴)寄了过来,让他哭笑不得。得知实情的美国人赶快从垃圾堆里捡来那把古董琴寄给他,厚道的老陈又把那把学生琴寄回给了那位美国人。“后来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我去美国时还和他见面了。”陈恭如是说。
现在老陈唯一的烦恼就是在德国的200余架古董钢琴无法运到中国。他指着博物馆的这些钢琴说:“这里只有我全部藏品的四分之一,在德国还有一位收藏家以超低价卖给我的200余架钢琴。”老陈咨询过海关部门,这批钢琴如果都运到中国,需要缴纳约700万元的税金。他有些为难,“可我是多么渴望让这些钢琴能和国内的乐器爱好者见面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