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大板儿牙”落户昌平博物馆

“披毛犀牛”下颌骨化石

辗转四个月的科学鉴定,前天下午,经相关专家验证,昌平区文物所于今年3月收到的一块“大板儿牙”化石为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已灭绝的“披毛犀牛”下颌骨。

前天,记者在昌平博物馆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形状奇特的化石进行整理。记者看到,这块化石为长条形,上方有多颗齿状物。

据昌平区博物馆馆长邢军回忆,3月18日昌平区文物所接到小汤山镇马坊村村民张先生打来的电话,称发现一个稀奇玩意,希望文物所能够鉴定。

随后,文物所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了张先生处。据村民张先生介绍,这是他在小汤山镇马坊村东盖房子施工时意外发现的,当时并没有引起村民们的重视,以为是动物的尸骨就随手扔在一旁。

因为看到“石块”形状比较奇特,张先生想弄个明白,于是将“石块”带回家中擦拭干净并报告给昌平区文物所。

昌平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将“石块”带回文物所后,因为缺乏专业仪器和相关人员进行鉴定,后辗转联系到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

经相关专家的反复论证最终得出此“石块”为晚更新世已灭绝的“披毛犀牛”一块头骨右侧下颌骨残件,该骨长37厘米,宽15厘米,厚6.5厘米,距今一万年左右。

据悉,“披毛犀牛”是已灭绝的一种哺乳动物,归于奇蹄目犀科双角犀亚科。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生活时代大约距今12000~4000年之间。此次发现“披毛犀牛”化石在昌平地区尚属首次。

据昌平区博物馆馆长邢军介绍,此次“披毛犀牛”化石与此前昌平区发现的猛犸象牙化石是属于同一时期,这两件化石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万年前昌平区的气候和地质形貌。

目前,昌平区博物馆正在对此文物所进行整理,之后将免费向人们展出。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