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的博物馆看西藏的开放

7月1日起西藏博物馆永久性向市民免费开放了。在免费开放之前,西藏博物馆已做好了应对大量参观者的准备:调整部分文物、重新制作文字牌,增加藏、汉、英三种语言的讲解员,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历史的熏陶;新增了安检处、存包处,严禁易燃、易爆危险品和食物、饮料等进入陈列室,确保展品安全和展厅环境良好;每天接待参观者控制在4000人次,并分时段入馆参观,缓解展厅压力……

西藏博物馆充足的准备,取得的成效是积极的。笔者在博物馆开放的这段日子,看到参观者都按照顺序排队入场,整个参观现场秩序井然。

其实我国在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初期,不少地方都遭遇过尴尬:人流大量涌入,展馆大门被挤坏,馆内设施和展品损坏严重,标本被破坏,演示器被扯掉,整个展厅混乱而拥挤……博物馆不得不宣告暂时闭馆整修。

西藏博物馆吸取了这些教训,经过充分的准备顶住了参观者剧增的压力,以积极的姿态向市民开放。从西藏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从容,我们不难看到今天西藏开放所体现出的积极性和理性。

作为旅游大省,西藏开发旅游资源本着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吸取其他地区在旅游开发中造成环境破坏的教训,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突出重点并重。在基层旅游开发中,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发展旅游业,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民俗文化资源大省,西藏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又注重突出西藏元素。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民族古老文化、传统风俗更能吸引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达到“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最高境界。

开放带来活力,开放凝聚人气、财气。今天的西藏,在经历了拉萨“3·14”事件的创伤之后,依然以从容、理性、积极的姿态,坚持开放,并在开放中更加注重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敞开怀抱迎接着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