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入藏12件精品宜兴紫砂壶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宜兴市文联、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中国民协宜兴紫砂艺术研究创作基地承办的“宜兴紫砂精英作品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仪式”7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捐赠仪式上,由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推荐的十二位紫砂艺术优秀代表人物携十二件精品力作到场。其中包括季益顺的《盛世中华壶》、吕俊杰的《阴阳太极壶》、万亚钧的《华诞提梁壶》等。这批技艺精湛、各具千秋的作品初次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的“向祖国汇报一一纪念中国文联成立六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精品展”上亮相,令首都紫砂艺术爱好者大饱眼福。

宜兴紫砂始于宋,成于明,繁荣于当代。据史料记载,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紫砂壶作为紫砂器的一个品种,在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中得到描写,并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紫砂壶兴盛的原因之一,与宜兴自古就以茶文化闻名于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宋开始,宜兴紫砂壶渐为各地饮家所钟爱。至明清,宜兴紫砂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紫砂艺人队伍不断壮大,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紫砂制作大师顾景舟、蒋蓉、吕尧臣等人以师传徒承,手把手、面对面传授的古老方法,把自己的创作风格、工艺习惯、技艺水准传习给后人,造就了像季益顺、吕俊杰等十二位紫砂大师和他们的国宝级作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独到的硬工夫,靠扎实的基本功和缘于生活的创作灵感,化泥土为神奇,推出了令人称奇的精品力作。

宜兴紫砂工艺名列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工类首位。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