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校博物馆走出象牙塔 向社会敞开大门

      记者从四川大学博物馆了解到,仅“五一”大假就接待参观者3000多人次。相对牛津大学6所博物馆每年接待53万人次的数字,尽管还根本谈不上进行比较,但对于刚刚对外开放的高校博物馆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

 

      成都另外还有两座高校博物馆,即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前者除专业性强的医学文博收藏,还有植物等多方面文物收藏和知识介绍;后者作为地质学方面特有的博物馆,馆藏恐龙化石已为许多青少年所热爱。

 

      随着社会对文化需求的意识增强,高校博物馆已到了向社会敞开大门的时候。

 

      据了解,我国高校博物馆里不仅有甲骨文、青铜器、陶瓷、书画、民族文物等传统收藏品,还有许多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医药、地质等领域的专业藏品。从藏品数量上看,100多家高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超过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吉林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的总和。但大多数高校博物馆还“深藏”在校园内。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认为,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拥有国内一流的专业藏品,但社会功能薄弱,高校博物馆真正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对如何打破自己的“围墙”走向社会还缺乏共识。

 

      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晓涛告诉记者,过去一些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一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如今高校博物馆也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只有做好社会服务,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一两年来,国内各高校博物馆建设进入一个高潮,北京、广东等地高校纷纷改扩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打开大门,已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

 

      5月3日,记者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采访了几位参观者,他们普遍认为,古代传承下来的陶瓷、书画、青铜器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收藏在高校博物馆还是社会博物馆,都应该让更多的人去领略它们的风采,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养在深闺、闲置库房不应该是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对待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