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几十万件“俄文老档”重新梳理

将填补哈市开埠前期中文史料匮乏的不足

从昨天开始,省博物馆正式启动整理、保护馆藏的几十万件“俄文老档”工作。这项工作将用时三年,届时将再现1903年至1940年期间哈尔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同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也将得到确认,为哈尔滨市的历史溯源、城市变迁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23年经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该会设有地方出版物部,专门收集、保存哈尔滨出版的俄文和其他外文报刊。至1927年底,所藏各类图书、杂志已达12000余册,此外还有大量报纸。新中国成立后,这批“俄文老档”全部馆藏于省博物馆中,包括各类外文图书1000余种,杂志200余种,报纸近100种。总量超过几十万件,时间跨度从1903年至1940年。

据介绍,这些馆藏中,有全套的《亚细亚时报》(1909—1927年);比较客观地反映哈尔滨市开埠初期城市和市政建设的《哈尔滨公议会导报》(1908—1922年);记录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远东报·哈尔滨日报》(1903—1917年);研究当时中东铁路的重要刊物《东省杂志》(1925—1934年)等。此外,还有侨民报纸《流亡者之声》、《犹太人生活》等。

“俄文老档”种类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考古、教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动物、植物、地质、气象、水文等各个方面。据该馆外文资料室管理员关砚秋介绍:“俄文老档”详尽地记录了俄国、波兰和犹太侨民在哈尔滨市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为研究哈尔滨市外侨史提供直接、可靠的史料。此外,一些俄侨报纸对我国自民国以来的各种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东三省易帜、“九·一八”事变,以及日寇对我东北地区人民的屠杀和蹂躏等,也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记录。

这批“俄文老档”内容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在全国仅有,世界罕见。为此,省博物馆从今年以来投资上百万元,重新装修了恒温、恒湿、防虫、防尘的“专题库房”,成立了“再生工作组”,采用“歇人不歇机”的工作方式,开展扫描、录入、整理备份等各项工作。

庞学臣馆长介绍,“俄文老档”的整理将成为研究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地方史、东北亚国际问题和中俄关系等的重要资料,也将填补哈尔滨市开埠前期中文史料匮乏的不足。

据悉,整理工作预计用时3年左右完成,届时部分资料将制作成专题展览,并实现藏品资源信息共享。

资料

“俄文老档”

在中东铁路修建、十月革命和二战期间,大批俄国人、犹太人相继来到哈尔滨市,成立了一批文化机构和团体,编辑出版了大量俄文书报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哈尔滨,又出版了一批日文书报刊。期间,哈尔滨市还发行出版了一批英文书报刊。这些外文书报刊被统称为“俄文老档”。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