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卡地亚珍宝铺上红地毯

2009年9月4日,备受瞩目的“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揭开帷幕。包括卡地亚早期为温莎公爵夫人打造的猎豹胸针、专为文坛巨匠让·考克多定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剑等346件传世珍品,以及23件设计手稿、石膏模件和彩色胶片组成的珍贵文献悉数亮相故宫博物馆。

麒麟手镯

百合花三角胸衣扣针

插屏式座钟

鳄鱼项链 1975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栩栩如生的动物花卉,华丽逼人的首饰挂件,还有充满贵族气息的宝剑、美轮美奂的相框……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艺术展览盛事,“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在先后于巴黎小王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世界顶尖博物馆展出后,终于走进了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为期近三个月,于9月5日正式开展,11月22日闭幕,是迄今卡地亚珍宝艺术展中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展珍品均为品牌创立伊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之作。

明星与珍宝争辉

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当天,故宫铺上了鲜红的地毯,高雅而庄重,开幕式上悠扬的古筝弹奏让本次艺术展弥散着浓郁的东方情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女士、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福纳斯(BernardFornas)先生、法国驻华大使苏和(Hervé Ladsous)先生,以及众多艺术界与文化界的贵宾齐聚开幕庆典,而身着黑色礼服的舒淇、一袭灰色镶银边礼服的郭晶晶以及梁朝伟、池珍熙、韩艺瑟等艺人共同见证了这场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事。珠宝,犹如华丽的人生,艺人们面对它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举办此次展览的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堪称交融东方传统古建与西方创新陈设的典范。整个展厅划分为“服务欧洲皇室”、“花都艺术珍宝”、“东方文化浸润”和“融汇五洲艺术”四个展区,每个展区均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演绎着这幅唯美的画卷。

西方与东方对话

在“服务欧洲皇室”主要展出早期卡地亚为皇室、贵族以及新兴富裕阶层创作的作品。雍容华贵的古典吊坠、精致璀璨的皇家冠冕,展示出卡地亚与欧洲皇室的深厚渊源。“花都艺术珍宝”反映出二十世纪以来现代艺术风潮的盛行。装饰艺术风格与动植物系列珠宝作品,记载下工业革命与自然主义思潮时期的审美情趣。

从卡地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充满中国韵味的作品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对于西方艺术风格的浸润和影响。这些深具东方风情的精美之作,深受玉雕、漆雕和丝织品装饰纹样的影响。卡地亚珠宝设计师更大胆地借用中国艺术成品,直接植入新作品的设计之中,让东方元素与西方工艺完美共融、浑然一体。

“东方文化浸润”反映出中国文化对西方装饰艺术源远流长的浸润与影响。来自中国的珍贵材质:漆器、珍珠层、玉、珊瑚……正如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本次选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那样,随处可感受到卡地亚对中国文明和艺术的深深礼赞。1926年卡地亚设计的插屏式座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钟盘是由中国白玉浮雕插屏的局部制作而成,两面为精美的雕玉钟盘。正面的指针制成了龙的形状,反面,一条珐琅质的龙霸气十足地守卫着精美浮雕刻画的中国山水。龙是最具东方神秘色彩的动物形象,瞬间成为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时钟将色彩限于黑色、红色和绿色,充满中国风韵。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