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故事从这里开始

再现历史、教育后人的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将于年底开馆。纪念馆将还原特区成立之初的情景,重点展示1980年10月至1984年2月这段历史时期,通过新旧对比,体现巨大变化。纪念馆的地址就是原湖里区政府办公大楼,因为厦门特区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

发祥

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湖里:这里道路不平、路灯不亮、邮局找不着、商店不象样、村民“讨小海”、三餐喝稀粥、出门靠步行、回家住平房……以前的湖里,还只是厦门市禾山镇的一个小渔村,但1981年国务院的一个决定,却让湖里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告别了平静的日子。

1980年10月,国务院决定在厦门岛内划出2.5平方公里兴办经济特区。经过一年筹备,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出口加工区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动工建设。这一声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宣告厦门经济特区的诞生,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的试验田。

2.5平方公里的湖里出口加工区发展蓝图随即“现身”。通用工业厂房、主要道路、地下管线、水厂、变电站、仓储设施、通讯设施、管理大楼、住宅楼等怎么建、建多少,建设者心中都有谱。很快,一座座崭新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道路纵横交错……这里成了厦门最抢眼的地方,吸引着外商的目光。新加坡客商陈应登在这里创办了印华地砖厂,写下了外资在厦门经济特区举办第一家独资企业的历史。50多名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携带全套自动化最新设备进驻了,7000万块优质地砖从这里运出,为湖里出口加工区带来了活力。

1984年2月,春风送暖,鹭江欢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9日那天,小平同志来到湖里工业管理局的那间普通会议室,众人研墨铺纸,小平同志提笔蘸墨,一气呵成,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小平同志回京后不久,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特区建设从此日新月异。

崛起

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复厦门市政府,同意在岛内新组建湖里区。湖里区作为一个新的行政区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湖里区始终按照当年建设指挥部领导明确提出的战略决策走:以工业为主,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规划、建设。只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商投资一定会源源不断。这一指导思想也为整个湖里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组建后开始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湖里区政府就和设在湖里区的“三资”企业进行对话。区领导就向近50家“三资”企业表明了当年湖里区的“动向”。将兴建医院、影剧院、农贸市场、幼儿园、托儿所;为企业职工服务的生活设施;利用辖区内拥有的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2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几百部运输车辆和1万多劳力的优势,为企业的产品扩散加工、配套件生产、产品运输等提供各种方便。

1994年,湖里区率先在厦门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外商企业招商中心,实行一条龙无偿服务,从引进项目前期服务,到协助境外投资者准备报批材料。飞利浦照明公司从立项签约至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4天时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湖里一直坚信这一点。到1999年,湖里辖区内已拥有了全市最完善的投资环境。有现代化国际机场、高崎铁路货运北站、东渡集装箱码头、进出厦门岛的唯一陆路通道厦门大桥等重要基础设施;有公路、公寓、水、电、煤气、通讯、公园、五星级宾馆等配套生活设施;有湖里工业区、枋湖工业区、象屿保税区、火炬高新科技园区、寨上仓储区等多个工业园区。

腾飞

进入二十一世纪,湖里已有三资企业2000多家,占全市三资企业总数的32%,投资总额60亿美元,在厦门投资的38家《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就有近30个项目落户湖里。其中包括ABB、通用电气、波音、东芝、飞利浦、松下、可口可乐、沃尔玛、麦德龙等,投资领域涉及电子、机械、轻工、高新技术材料等十几个行业。并形成电子信息、机械、休闲旅游用品和航空维修等四大产业配套群,引领着特区工业的产业潮流。湖里区已成为厦门经济特区“三资企业”密集度最高、外商投资规模最大的区域。

面对企业一天天地长大,湖里已经没有办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企业发展空间。当第一批入驻经济特区的企业开始外迁的时候,湖里人的心情是复杂,毕竟这些企业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壮大的。这也折射出了湖里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既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又继续保持经济集聚的优势?但湖里却从中寻到了一个日渐清晰的思路,那就是“腾笼换凤”。所谓的“腾笼换凤”,就是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空间里,政府要为产业结构调整,为集约化、高科技的现代企业构筑更大平台,让其扩充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发展速度。

湖里区在岛内实施“腾笼换凤”,利用在岛外的“工业飞地”拓空间。“工业飞地”的启用,为湖里产业的梯度转移、为工业产业的重新集聚、形成规模提供了平台。湖里先后建起了同吉工业区湖里科技园、同安工业集中区湖里园以及环东海域湖里工业园等“工业飞地”。

在小渔村上创造特区奇迹的湖里人,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再次创造着奇迹。湖里区提出了打造“三个百亿产业”的宏伟计划:建立双百亿电子信息产业,百亿机械制造产业和百亿光电软件新兴产业,全力构筑现代物流、商务营运、高新技术产研、新兴休闲旅游“四大基地”,力争生产总值到2010年实现350亿。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