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馆15日对外开放 歼-11入驻领衔四大看点

经过4个多月的闭馆改扩建,中国航空博物馆昨日亮相,同时由空军、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航空百年展,当日也拉开帷幕。

据介绍,航空博物馆将于15日对公众开放。

收藏15000件珍贵展品

中国航空博物馆隶属于空军装备部,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航空专业博物馆。据馆长齐贤德介绍,博物馆于今年6月15日开始闭馆改扩建,新筹建了一个10500平方米的综合展馆,陈列空军武器装备的建设成就。此外,航博还布设了中国航空百年展,并建设了空军英雄纪念墙和英雄大道,同时对馆藏飞机进行了维修、饰新和重新摆放,新建了体现空军元素的博物馆正门。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了136个型号的309架飞机,导弹、雷达等各类武器装备样品,以及友好往来礼品共1.5万余件。从国产第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到我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从我国第一架预警机、第一架电子干扰机,到国产三代战机歼-10,各种型号琳琅满目。

据介绍,馆藏飞机许多属珍品。开国大典上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全部5种型号飞机、毛泽东的座机、为周总理撒骨灰的飞机、在核试验中投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飞机等。

1551名飞行烈士留名

博物馆陈列在户外的200多架飞机,以及所有的雕塑景观都将对民众免费开放。记者看到,外展区的展品包括参加过今年阅兵的最新空军武器装备及国外赠送的一些历史名机等。据介绍,许多都是首次跟观众见面。

雕塑景观区设置了空军英雄纪念墙和英雄大道,镌刻下了空军成立以来在作战和训练中牺牲的1551名飞行人员烈士、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59名英模人物的姓名。

此前,该馆对外开放的门票是50元一张,齐贤德表示,现在免费对外开放也是根据国家要求,希望能让更多老百姓看到我国航空国防事业发展的成果。只有部分涉及动手操作的航空模拟器以及两个临时展厅收费参观。

新展馆分为六大展区

中国航空博物馆此次筹建了一个10500平米的综合展馆,新展馆的第一个任务则是承担“空军成立60周年武器装备成就展”。展览按时间阶段分为六个展区,观众在此可以看到最新的国产歼-10首飞样机、歼-11战斗机,以及我国历史上先后参加9次核武器试验的“轰-6”。

此外,博物馆还另外设置了一个临时展览,“龙腾东方”―――中国航空百年展。

看点

航博重开四大看点

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齐贤德告诉记者,扩建后的博物馆除综合展馆、国外历史名机展区外,还新添了参演国庆60周年的多枚地空导弹。另外,博物馆还将在航模博物馆中开设夏令营等活动。

看点1 歼-11入驻新馆

齐贤德介绍,新展馆展区面积10500平方米,于4月25日土建封顶,8月底建成。目前,歼-10、歼-11等主力战机入驻新馆。

已进入预展期的新馆分为六个展区:人民空军党缔造、朝鲜战场逞英豪、进军西藏越天险、国土防空奏凯歌、自力更生求发展、履行使命谱新篇。其中,歼-10飞机位于展馆进门右侧,于去年12月入馆。

歼-10飞机旁是歼-11飞机样机,于今年元旦入馆,据了解,这是我国20世纪末引进俄罗斯苏―27生产线制造的重型战斗机。

看点2 受阅地空导弹入驻

齐贤德说,馆标区的导弹也是最新添设的展品。

从博物馆正门进入露天展区,在洞库展厅“飞翔的文明”一侧的馆标区,一架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2飞机以紧急跃升的姿态腾空而起,昂首直指蓝天,其航迹就是基座的对称轴。馆标区内依次呈放有参加过今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的数枚导弹。和北侧露天展区不同,这批导弹将在空军成立60周年庆祝仪式(11月11日)结束后,继续对外展出,供公众参观。

看点3 增开历史名机展区

国外名机展区位于综合展馆的东侧。据了解,该展区将展出的外国名机包括美、法、前苏联等国研制生产的F-5A、F-5F、F-104、幻影Ⅲ、米格-23等战斗机和原苏联米-24D武装直升机等。

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将陈列展区的F-5A是越南空军赠送的,该机型是第二代轻型战斗机的典型代表。

至于F-104,其为世界上第一种两倍音速战斗机,为意大利空军赠送的。“幻影Ⅲ”是西方六七十年代独树一帜的战斗机,是2009年巴基斯坦空军赠送的。这些战机均陈列在航标区。

看点4 博物馆飞行区开建

齐贤德告诉记者,新修的航模飞行跑道也将对外开放。

齐贤德说,以后,将增设航模表演和公众参与性的夏(冬)令营活动,缴纳一些会费后,让有一定航模经验的军事迷们能参与进来,与教练员一起互动。另外,价值数百万的模拟机也将对外开放,不过,届时将象征性收取一点费用。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