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苑元代水闸博物馆开工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昨天,沉寂了近3年的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工地又喧闹起来,大批工程机械和建筑工人进驻到工地,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昨正式开工建设。据悉,元代水闸遗址的发掘、维护及博物馆建设,耗资约8000万元,将于明年世博会前建成。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前,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又回填保护近3年。

目前,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经获得通过。

据悉,遗址博物馆与上海现有博物馆完全不同。现有的博物馆都是将文物搬离发掘地,移至馆内陈列。而遗址博物馆必须在文物发掘原址,按发掘原状,“原汁原味”地展示,也就是说,在7米深的大坑上,建造一个中央没有柱子的建筑“顶盖”,把水工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文物呈现给观众,既揭示元代水闸的全貌,又使人看到发掘的现场及过程。

根据设计方案,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设计非常紧凑,高达20余米的中部空间呈半敞开形式,屋顶采用玻璃,拟将天光引入地下,玻璃为折线形,隐喻水闸下涓涓不断的流水。

据有关人士介绍,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的发掘、维护及相关的土地转让等已投入约5000万元,后期的博物馆建设约投资3000万元;按计划,博物馆将于明年世博会前建成。据悉,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将是上海市第一个遗址型博物馆。

遗址背景

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于2001年5月被发现,在2004年、2005年进行小范围发掘,2006年全面发掘,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收获。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上海市文管委有关专家认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综合反映了古代上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片断,对研究吴淞江河道变迁、古代水工设施、上海航运发展、地质水文变化等历史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2006年年底,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全貌呈现后,为了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次年1月,上海市文管委考古部又对元代遗址进行沙土回填。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