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专家论博物馆的美丽转身

晋陕豫三省地域相邻,文脉相连,三省文博界交往密切,友谊绵长。11月10日,由山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 “社会教育服务——当代博物馆的主旋律”晋陕豫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化保护单位平遥古城举行。来自山西、陕西、河南文博界的有关专家60余人聚集在一起,就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对社会教育服务从后台到前台,由配角变主角,以及从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完成的美丽转身进行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长久以来,中国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性社会文化机构,始终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始终不能真正走进社会、走近民众,始终游离在社会及大众关注的边缘地带,始终摆脱不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态。如何解决这种现状,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张少鲲在发言中认为,中国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性社会文化机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提供服务是其全部工作的主旨和目标。欧美等国家博物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服务时代,并把以教育为核心的公众服务作为工作中心和重要方向,真正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博物馆从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也都完成了一个华丽转身。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博物馆始终不能真正走进社会、走近民众,始终游离在社会及大众关注的边缘地带。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博物馆还没有真正理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没有明确全部工作的中心、对象、目标和方向。今后博物馆要从博物馆发展的自身脉动、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时期政府要求、民众呼唤等方面对博物馆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准确定位和充分认识,要让以教育为核心的公众服务从后台推向前台,从配角变成主角,大力发挥博物馆独特的社会价值,有效破解当前的“尴尬”困境,真正成为民众喜爱的文化场所,成为民众终身教育的优秀课堂,充分提供和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学习、教育、休闲的服务和需求。

如何抓住机遇,丰富并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博物馆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进而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来自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何宏谈了具体做法。何宏认为,博物馆工作者应在服务于人的理念引导下,使博物馆从过于强调收藏、保护、研究的内部功能发展到注重展示传播和社会教育的多种功能,通过立足阵地、馆校合作、举办展览等各具特色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博物馆还要在坚持博物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挖博物馆教育内涵,拓展博物馆教育外延,一切从观众需要出发,努力创造双方互动学习的条件,培养和引导观众的“博物馆情结”,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切实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今年,是国家推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的第二个年头。截至目前,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达到1332所,占到了我国现有博物馆、纪念馆总量的半数以上。从现有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速度和趋势上看,此举为重新认识、确立博物馆社会服务教育功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必将对我省文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