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将建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基地

在11月17日召开的自治区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上透露出消息,该基金会将筹建自治区自然生态博物馆和新疆物种基因基地。

13个单位相关领导受聘新委员

当天,在畜牧厅召开的自治区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上,确定了自治区科技厅、畜牧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13单位的13名相关领导为自治区生态保护基金会委员,并为其颁发了聘书。

自2008年年底,新疆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与吐鲁番、哈密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并组建了“自然生态保护协调小组”;今年3月27日,该委员会在吐鲁番地区正式确立160万亩骆驼刺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当地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使区域整体自然生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大力提升。

委员会生态保护工作开创先河

据了解,该委员会今年向国家农业部上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百万亩骆驼刺、巴里坤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项目报告;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报了关于支持新疆生态保护、申请资助新疆植物物种基因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等相关报告。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局表示在业务范围内给予新疆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大力支持。

今年9月,该委员会在北京聘请中科院院士张新时等9名国家级院士为该委员会的高级顾问团,为新疆的自然生态保护事业建言献策,促进新疆自然生态保护事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9院士认为,新疆成立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充分体现了新疆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自然生态保护事业开创了先河。

筹建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基地

记者在当天的第一次委员会会议上了解到,由该委员会筹建的自治区自然生态博物馆的前期调研、可研报告、展馆的初步设计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项目资金和用地正在按项目可研报告的设计逐步落实。

另外,该委员会和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共同合作筹建物种基因基地,该基地的建设的有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面向中小学生出版《生态教育读本》

“保护生态从娃娃抓起”。据介绍,目前新疆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虽然新疆已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但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上个世纪80年代,塔里木河沿岸各有宽约50公里的胡杨林、红柳林,那时在没有人带路的情况下轻易不入其中。如今,塔河沿岸有的地方好几里都见不到一棵胡杨。”自治区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委员、水利厅副巡视员张志良的亲身经历,从侧面反映出新疆自然生态面临的严峻形势。

为了把保护生态工作从娃娃抓起,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危机意识,自然生态保护基金委员会将面向全疆中小学生出版发行《生态教育读本》。目前该读本已经印刷完毕。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