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今日奠基

马家浜文化要有自己的博物馆了!今天上午,占地30万平方米的马家浜遗址公园暨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奠基,文化博物馆将于2011年年初基本竣工。

马家浜遗址公园

分为三大功能区块

虽然我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先后建立了河姆渡文化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但一直没有一座全面反映马家浜文化的博物馆。今年8月,经专家多次论证和修改的《嘉兴马家浜遗址保护规划》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准,包括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在内的马家浜遗址公园迅速进入筹备施工阶段。

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几年前编制规划时,特地划出30万平方米土地作为马家浜遗址保护区域用地,并将公园建设列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一项实事工程。整个遗址公园分为三大功能区块: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文化博物馆区和文化休闲区,博物馆区和文化休闲区都在遗址保护范围红线之外。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区占地8000平方米,位于遗址公园东部,将全面展示环太湖地区和马家浜文化考古发现成果,介绍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知识,从而让世人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江南文化之源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深厚文化积淀。

文化休闲区在遗址公园南外侧,以文化活动、餐饮、特色产品为主要内容。此外,马家浜遗址公园还将设立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在此次重新发掘结束后,我市将应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先进技术,把发掘现场建成文化探秘的展示厅。建成之后,人们走进展示厅,不仅能看到7000年前马家浜先民生产和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还能看到今天人们考古发掘的场景。它将和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相呼应、动静结合,让参观者如穿越时空一样近距离感悟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马家浜文化

在这里大聚会”

从腰沿釜、陶豆、骨针等实用器物到玉玦、陶猪等观赏性物品,近200件来自省内外7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文物,带着远古的生活气息,集体亮相于嘉兴市博物馆。

今天上午,70多名国内外文物考古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嘉兴,他们的第一站就是马家浜文化考古成果展。上午9点半,专家学者们来到市博物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本次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稻米的部族”和“独特的红陶”两大部分,以器物的形式就马家浜文化时期人类的居住、劳动和饮食等方面作了精彩介绍。即日起,市民可以到市博物馆与遥远而神秘的马家浜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

这些珍贵的展陈文物是从省内外12个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既有嘉兴本地的罗家角遗址、吴家浜遗址、大坟塘遗址等的考古成果,也汇聚了包括邱城遗址、草鞋山遗址等江浙两省主要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50年来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还包括了近10年里新出土的文物,可看性非常强,展览将历时1个月。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培忠在马家浜遗址考古队领队芮国耀教授的陪同下,认真地观看了每件展陈文物,他意味深长地说:“马家浜文化在这里大聚会,从不同地方出土的文物回到了它们的命名地,使参观者对马家浜文化命名后的考古成果有了大致的认识。”

对于这次马家浜遗址的再发掘,张培忠寄予了厚望,他说,通过深入发掘、研究,进一步厘清马家浜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格局,推动长江下游史前文化的研究,促进文化遗址的保护。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