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魂”巡展二十年

1988年4月30日,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红岩魂”巡展的前身“歌乐忠魂、世代英华”首场展览在南国花城广州举行,从此拉开了“红岩魂”二十年巡展的帷幕。二十年来,经历了艰辛创业、拼打市场、树立品牌的奋斗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辉煌的成绩证明,改革是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动力。l999年10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舞台剧开始排练,11月25日,“演员”们为烈士家属进行了首场演出,得到大家的肯定。在“11·27”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红岩魂》第三次升级换代,开发为《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舞台剧。2000年6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帷幕。

2000年6月14日,《北京日报》记者徐雪梅撰文《红岩浩气传千古——〈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热的思考》:自6月7日开始,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主办,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推出了《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连演几场,观众每一次都是流着泪观看完了两个小时的演出,又恋恋不舍地驻足在大堂的《红岩魂》展览前,仔仔细细再看一遍展览。据演出承办单位北京市演出公司介绍,在演出至第三场时,“七一”前计划的20场演出票已全部售出,不得不又加演了两场上午场的演出。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红岩”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们要不停地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革命文物的内在价值尽量外化出来,让更多的人走近它,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激励。《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是吸引观众的一种新的尝试。《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蒋元明:我在舞台下看戏,达到了忘我看表演的境界。我这个年龄已不易被感动了,但我真的被感动了。

多年来,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一直以各种形式纪念着先烈们,曾推出“歌乐忠魂、世代英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览”“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红岩魂》报告会、《红岩魂》影视合成演播厅、《夜游渣滓洞、白公馆》情景剧、《11·27大屠杀》半景画及《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等,还在重庆部分中学开办了红岩班,于去年修建了红岩魂广场,出版了50多种红岩系列图书。他们以这种种形式传递着红岩精神。

2000年6月30日,《中国艺术报》记者陈晓红撰文《剧场爆满买票难百姓喜欢看〈红岩〉》:据介绍,《红岩魂》展览已在全国180多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0年的巡展,参观者达3200多万人次。《红岩魂》报告也在全国l0多个城市进行了500多场,听众逾百万。而此次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则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展演在传统的由一人主讲的报告会基础上,配合报告内容,有机地嵌入演员的情境表演,同时通过舞台、灯光、布景的综合运用,烘托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

《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也同样赢得了戏剧专家的肯定。王蕴明、何孝充、石宏图、廖奔等许多专家认为展演形式别致,是展览、演说、戏剧的结合,构思巧妙,极具现实意义,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并具新意。而它的运作也非常成功,在没有发文件,没有收赞助的情况下,在北京展演期间完全靠市场运作,却出现了买不到票的火暴场面。

2000年6月30日《文汇报》记者吴娟撰文《纪实性、文献性、艺术性三者结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火暴京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的魅力在哪里?首先是演出内容与现实密切贴近。不同出生背景的先烈们义无反顾的共同抉择使观众重新思索理想、信念、个人价值这些关切自身的话题,先烈临终时集体给予执政党的忠告,更加凸现了反腐倡廉在今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先烈们不朽的人格魅力契合当代人们对于正义和民族精神的呼唤。其次,形象报告展演这种新颖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格外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与以往诗歌、小说、电影、展览、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红岩”不同,形象报告展演将纪实性、文献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成为动态的展览,既真实又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形象报告展演完全采用商业演出的市场运作方式,却启用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普通职工做演员。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这样解释,纪实性展演需要演员长时间的生活体会和积累,这是纪念馆职工的长处,而且演出是群像式的,没有主角,专业演员不一定愿意为此付出太多精力,纪念馆的经济能力也有限。事实证明,启用群众演员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演得真切自然,饱含感情。同时,为保证展演的艺术质量,导演张仁里以及灯光、舞美、音响等都是从中央戏剧学院请来的专业人员。

2000年7月15日,《中国文物报》记者冯朝晖撰文《〈红岩魂〉震撼京城》,称《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是“艺术”展览:中国博物馆学会宣教委员会主任齐吉祥说:展演实际上是运用活报剧或话剧的形式,将艺术与展览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过去革命纪念馆习惯用实物和展板向观众展示,形式比较死板,再加上缺乏讲解,展览的社会教育作用无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展演将展览的情景再现,视觉冲击力强,使观众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与剧中人、主讲人产生情感的交流。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根据自身条件尝试展演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的做法是成功的,部分革命纪念馆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但不可一味效仿。齐吉祥强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好的内容是前提。《红岩魂》展演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这才是它吸引人的关键。红岩英烈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今后还可从不同角度加以挖掘,不断发挥它旺盛的生命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红岩魂”展览的需求,先后有60多名年轻人加入讲解员队伍,他们中最小的17岁,最大的22岁。这群年轻人不仅担任解说工作,还要负责装卸展板、清点门票、结算账务等,为守护文物展品,他们在展厅打地铺。一次,我到山西省博物馆看望巡展队员,博物馆馆长宴请我们,服务员端上第一个菜——一盘番茄炒鸡蛋,不到一分钟,番茄炒鸡蛋就被姑娘们抢光,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每顿吃的都是白菜炖粉条。每当我去看望巡展队员,她们对我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让我请她们饱餐一顿。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