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建中药博物馆 来体验当“神农氏”

中药不止是药,还可以是化妆品、饮料……记者昨日从市科委召开的中药产业“重构提升”行动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获悉,今年将力推中药新兴产业,不仅将开建中药博物馆,“人造虫草”等新型药材也将面世,并将不久后进入市民的生活。

中药博物馆里可亲手制作标本

我市将建西部第一个中药博物馆。据我市中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黄桷垭的中药标本馆现有32万份各类中药标本、动物中药标本,今年力争在原址扩建,打造成中药博物馆,不仅能在声光电等多媒体营造的自然环境中学习中药知识,还建有中草药苗圃,市民可以看到药材从地里收割,研磨,最终制成药品的过程。

此外,还能自己亲手制作重要标本并带回家。有哪些疾病,什么中药最适合,在中药博物馆里都能查到。据悉,博物馆力争今年开建。

市民可吃上人造虫草

天然虫草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长成,而且数量稀少,价格极高。据中药研究院透露,通过多年培育,在青藏、川藏高原等基地里研制出了人工虫草,功效和营养丝毫不逊色天然虫草。据中药研究所专家介绍,虫草生长的时间特别长,是因为虫子在天然环境中有很长的时间处于休眠,不能补充营养。而我市科学家就利用这一特点,给虫子加强补充营养,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够培育出营养价值很高的虫草。据悉,预计两年后,人造虫草就可以上市,价格将低于天然虫草。

再生濒危药用植物

濒临灭绝的药用植物将进入市民生活,重庆科技学院生物系主任戴传云告诉记者,他们研究的“濒危兰科药用植物的栽培和植株再生技术”近日刚获得成功,大面积成活了濒临灭绝的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台湾金线莲、独蒜兰等植物。据他介绍,石斛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千年以来一直是和灵芝、人参、虫草一样别列为上品中药,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疲劳。

戴传云表示,此前这些植物在我市极少,现在在基地里,每一种都有数万株,以后将通过与企业联姻,将这些珍稀的药用植物制成口服液、功能饮料等产品,让市民也能享受到千年古老植物带来的“甜头”。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