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有社会效益

中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9时38分报道与近两年才开始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不同的是,早在2004年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率先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在免费开放的六年时间里,这里已经成为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的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我们来连线记者杨萌,了解今天纪念馆里的情况。

主持人:今天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的人是不是很多、情况怎样?

记者:因为今天是周二,从早上的8点半开馆以来到现在,到纪念馆参观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在平时,周末的时候,尤其是节假日像“五一”和国庆节的时候,纪念馆每天要接待4、5万人。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人的参观需要,从05年开始,纪念馆也有一个扩建工程,并在07年12月份结束,纪念馆扩建后重新开放以来,每年接待的观众人数都有4、5百万。

除了人数方面有一个变化之外,我从纪念馆也了解到,过去到纪念馆参观的人80%都是南京人,基本上都是学生和青少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纪念馆来参观、悼念。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比如近几年纪念馆先后与北京的中关村中学、上海的七一中学以及安徽、陕西、江苏省70多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

每年都会配合这些学校搞一些主题工会,像和入团、入党宣誓仪式这类活动,可以讲,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它的社会价值也得到最好的体现。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