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建议 建博物馆保护河南戏曲

我省是全国剧种最多的省份,也是古老戏曲文化的摇篮,但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些代表我省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却面临着流失的危机。本届政协会上,民进河南省委员会提出建议,我省应建河南戏曲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我省的乃至全国的文化精粹。

问题:戏曲面临三大危机

一、剧团生存危机1952年全省有专业戏曲表演团体152个,1954年发展为215个,1957年为282个,1982年职业半职业剧团达到435个。随着戏曲市场的滑坡,观众群体的萎缩,除少数名团和大团生存状态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市县级剧团则处在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目前剧团数量已下降到100多个。二、剧目保护危机我省绝大多数剧团面临经济负担,即使重点扶持和保护的剧种剧团,政府所拨经费也仅能应付工资,无法对传统戏曲剧目、音像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近年新排上演剧目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许多优秀传统剧目呈明显下降趋势,现有近百支曲牌和200多个剧目急需进行挖掘整理。三、剧种存续危机在全国戏曲剧种不很景气的大背景下,河南也成为濒灭剧种的“重灾区”。如:流行于南阳地区与陕西、湖北交界一带有300多年历史的“宛梆”,只剩下唯一的内乡县宛梆专业剧团;盛传于豫东一带的“二夹弦”现仅有唯一的开封市二夹弦实验剧团。在我省曾流传甚广的40多个剧种,现存留的只有20多个。

建议:建设河南戏曲博物馆

鉴于此,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建议建设一座记载河南戏曲发展历史的综合性“河南戏曲博物馆”,以更好保护我省的文化传承。

一、要制定好河南戏曲博物馆建设规划。戏曲艺术涉及起源、剧本、服装、音乐、道具、舞美及著名表演艺术家等诸多方面,场馆规划要考虑到这些东西。

二、要做好河南戏曲博物馆展品的征集工作,依托省文化厅组成专门的戏曲展品征集委员会,负责抢救性发掘和征集各剧种,尤其是濒灭剧种的剧本(包括手稿、抄本、刊印本等)、乐器、曲谱、服装、道具、音像资料、脸谱、行头、政府文告等珍贵文献。

三、河南戏曲博物馆建设要尽早立项。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