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旅游重头戏 政协委员建议设山东民俗博物馆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两会”上,刘德龙等委员10人联名提案,建议设立山东民俗博物馆。委员们认为,生产生活习俗、饮食居住习俗、民间艺术等传承久远的民俗民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旅游观光中不可或缺的黄金式旅游资源,而山东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省份,从20世纪末到现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吉林、山西、江西、云南、广西等多数省份,已经建立了省级或省会城市的民俗博物馆、展览馆、文物馆,几百处大中城市也建立了自己的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园、民俗文化园,有的省(如山西)还建立了多处民俗馆。这些设施的建立,有益当代,泽被千秋,也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耀眼亮点。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传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物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民俗博物馆,采用陈列民俗实物和用声光电等手段模拟民俗生活场景等方式,保存一部分民俗文物和民俗事象,对于传承民俗文化,展示民众生活的历史风貌,教育启迪后世民众,都是必不可少缺的。同时,它还可以提高相关地区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众多游客,促进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甚至是相关工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众多兄弟省市区走在了我们前面。从20世纪末到现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吉林、山西、江西、云南、广西等多数省份,已经建立了省级或省会城市的民俗博物馆、展览馆、文物馆,几百处大中城市也建立了自己的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园、民俗文化园。有的省(如山西)还建立了多处民俗馆。这些设施的建立,有益当代,泽被千秋,也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耀眼亮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创造一方文化。山东的民俗是长江以北汉民族民俗的典范代表。“风近邹鲁”在历史上一直是其他地方评价当地民俗民风好的最高标准。直到今天,台湾的金门县在其旅游推介读物上仍然以“海上邹鲁”来形容当地的民俗民风。但是,我们省内除了个别市级和少数县级地方建立了民俗博物馆,还有十几处民间建立的民俗博物馆之外,多数市县区没有建立当地的民俗博物馆,省里更没有建立民俗博物馆。听说省城济南正在考虑建设济南市级的民俗博物馆,但到现在仍未进入实际操作程序。

多年来,山东省的民俗学界、文化界,以及众多有识之士,无数次呼吁在济南建立山东省民俗博物馆。据说在济南东部新城区完工的新博物馆中原来设计方案中也有较大规模的民俗展览厅。但是据了解,这座博物馆落成后,民俗展览厅并没有被纳入展陈计划。众多人们的期盼仍然没能变成现实。再说民俗博物馆应当展陈的民俗文物、民俗场景等,与其他文物展陈的内容、风格等都有极大区别,即使有关部门想把民俗展览安排在新博物馆,也很不适宜。

鉴于以上情况,委员们强烈呼吁,尽快建立山东省民俗博物馆。可以是省里单建,也可以省与济南市共建。如果因财力不足、用地指标紧张等原因,不能建设新的民俗博物馆,也可以把山东剧院旁边的老省博物馆或者千佛山脚下已经准备向济南东部新区搬迁的现博物馆馆址,改造为民俗博物馆使用。如果再拖延下去,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将可能连收集民俗文物都成为不可能。到那时,能摆进博物馆的民俗文物寥寥无几,即使建起了再宏伟、再漂亮的博物馆建筑,也会名不副实甚至是做无用功了。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