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钢全部停产高炉将改建为钢铁博物馆




2010年岁末,有着91年历史的首钢熄灭北京的炉火。与此同时,京西也将正式挥别“厚重”的年月,结束传统重工业时代。 12月22日下午,已熄火的3号高炉空无一人,电子表红色的数字还在静静跳动。
高炉内部,巨大的钢铁舞台上,昔日头戴鲜黄色安全帽的“演员”们均已谢幕。这座高炉将通过改扩建,变身为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博物馆。它所在的十里钢城,400万吨钢铁产能将在年底全部停产。
历史
工人一天出汗十余斤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距天安门17公里的终点,首钢东大门巍然矗立。骑自行车、披蓝色棉大衣的工人来来往往,熟稔地越过纵横交错的火车轨道。
最初的首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出的铁矿厂。由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没有工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京西围绕当时原名“石景山钢铁厂”的首钢为中心,建起了“京西八大厂”,北京的工业基础由此奠定。
有老工人回忆,解放初期的首钢,厂区内一片荒芜,工作条件异常艰苦。
“当时依据工人体重、喝水、排尿量计算,一天出的汗能有10到12斤。”1951年进入首钢炼铁部烧结工段的吕增智说,刚进厂时,工人没有工作服,后来才有了手套。不过由于地面铁板烫脚,所有人都将手套穿在脚上,当做“棉袜子”。
1958年,首钢炼出了第一炉钢,结束了“恨铁不成钢”的历史。1978年,首钢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变迁
曹妃甸厂区诞生“候鸟族”
申奥成功后,首钢搬迁被提上日程。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首钢搬迁调整方案,逐步压缩北京石景山厂区钢铁生产能力。4个月后,首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炉——5号高炉停产。
在首钢工作31年的程国庆,忘不了高炉停产前,轮椅上的老父亲执意要去看一看。
他的父亲程德贵是老首钢人,还是全国先进生产者。5号高炉停产前,程德贵走路说话都已经很困难。
程国庆推着父亲来到高炉下。他记得,父亲双眼直视高炉,颤颤巍巍地举起手,用力挥了挥。
5号高炉停产后,2号焦炉也停产了。随后,4号、2号高炉和4台烧结机以及第三炼钢厂相继停产。
与此同时,远在渤海之滨的曹妃甸,一座5500立方米的高炉开始拔地而起。首钢原有的工人,部分向曹妃甸厂区分流。他们每隔12天回一次北京,往返于两座钢城之间,如同迁徙的候鸟。
难舍
“搬迁未尝不是新机遇”
这一回,轮到程国庆自己了。
据首钢旗下上市公司首钢股份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停产范围为北京石景山厂区目前在线运行的炼铁厂、焦化厂、第二炼钢厂、高速线材厂,以及北京首钢嘉华建材公司和北京首钢富路仕彩涂板公司。12月底前,以上停产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将全部停产,其中主体设备停产日为12月31日。
知道停产的消息时,程国庆流泪了。他开始理解父亲与5号高炉告别时的心情。
“你种棵树,看着它长高了,还有感情呢。”不过他也说,首钢并不是消失了,它还在。搬迁,未尝不是新的机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