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南省开元博物馆:让华夏子孙共享匾文化
“每一块牌匾都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我希望搜集、收藏遗落在民间和海外的中国历代牌匾楹联,为抢救中华文化遗产做一点事。”
在湖南省展览馆后门有一栋苏式红色建筑,珍藏着唐代以来的近千块匾额。当中新社记者走进这座湖南省首个获批设立的民间博物馆――湖南省开元博物馆时,馆长黄彬荣道出自己不惜巨资建馆的缘由。
匾额又叫牌匾,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俗文化精品。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活化石”。
56岁的黄彬荣爱好文史,曾任职工艺美术厂的经历让他对油漆和雕刻工艺有专业的审美和判断。“上世纪80年代,我家附近有户人家藏有五六十块匾,因家里空间太小放不下,我就把它们全部买下,因此踏上大规模收藏匾额之路。”
在开元博物馆下属的华夏名匾馆,藏有近千块匾额,名匾就有300余块,除欣赏价值外,每一块匾额的典故亦令人回味。其中最古老的一块匾为晚唐枢密观察使郭延嵩所题的《枢密第》匾,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圣旨皇榜”匾额则是记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号召天下读书人投身科举的一道圣旨。
漫步馆中,这里还陈列有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状元蔡齐所题“殿元”匾、南宋绍兴年间工部尚书谢谔所题“崇本唐”匾、南宋咸淳年间的“重桂联芳”匾、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所题反映“大跃进”历史的“与群共夺”匾,以及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所题极具收藏价值的名匾。
为了寻匾,黄的足迹遍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期间,他为收集有价值的匾额甚至耗费大量资金收购了4个小型个人博物馆。
华夏名匾馆中,有一块弥足珍贵的“翁心存”牌匾。翁心存是清朝大臣,道光壬午进士,工书法,官至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当年,黄彬荣偶尔听到朋友提及,江西吉安一户农家的牛栏门依稀可辨“翁心存”几个小字,像是块牌匾。黄彬荣马上驱车数百公里直奔吉安,几经周折找到这家农户买了过来,洗去牛屎和黄泥,“翁心存”三字赫然在目。
为更好地弘扬匾额文化,黄彬荣正在筹划出版一本《中国名匾》。该书将把开元博物馆收藏的数百块名匾以图片的形式刊出,同时邀请专家对牌匾上的题词文化及相关历史背景进行认定和点评。
黄彬荣说,匾额本身及匾额上的书法、题词都是过去重要历史的见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收藏、展示、保护好这些匾额,让这份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让华夏子孙共享中国匾额文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