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金丝楠木博物馆正式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金贵楠雅金丝楠家具艺术馆于在北京四惠晋商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据悉,该馆为中国首家以金丝楠家具和艺术品为展陈内容的专业博物馆,总展示面积2000平方米,所展示金丝楠家具艺术品分为客厅、餐厅、书房、茶室、卧室及工艺品等六大系列总共三百余件,代表了我国目前金丝楠家具艺术品研究、设计和制作的最高水平。据了解,金贵楠雅馆藏家具艺术品总价值超过十六亿,其中单件过亿的金丝楠“国宝级藏品”有六件,堪称“国之重器”。

金丝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因其木质光泽很强,尤其在光线照耀下有如金丝闪烁,故名“金丝楠”。金丝楠其美异常,盖世独一,有“皇帝木”之称。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帝王龙椅宝座和寝床都选用优质金丝楠木制作。金丝楠木在明清两代为皇帝御用之木,严格禁止皇家以外的建筑使用金丝楠木,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僭越礼制而获大罪。

据故宫博物院专家周京南先生介绍,一种木材用法令的形式规定只能为皇帝所专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金丝楠木之所以成为皇室御用之木,是因其有着其他木材无与伦比的优点:第一耐腐,埋在地下可以千年不腐;第二防虫,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防蚀;第三质地温润柔和,细腻舒滑,有如婴儿之肌肤。冬天触之不凉,夏天触之不热,益身护体;第四金丝楠木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金丝闪耀,高贵华美,辉煌无匹;第五金丝楠散发特有的香味,室雅楠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中国自古就有楠香寿人的记载,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第六金丝楠乃天地最神奇灵异之木,能感知阴阳交替和气候变化,自古皆视为“神木”。

据馆长马智勇介绍,金贵楠雅馆藏金丝楠家具艺术品历时十年完成,既有明清古典家具的经典造型,也有金贵楠雅设计团队追随时代潮流和客户意愿量身定制的新古典式样。家具艺术馆按史上生活场景进行设计和布局,金丝楠家具艺术品按一定规例摆放其间,再现和还原古人生活的完整画面,可游可赏可居。置身展馆,你可以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古贤先哲的高雅情趣,实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室文化的至尊、至贵、至雅。

“金贵楠雅”是北京金丝楠家具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每年定制销售不足十套,每套均在一千万以上,其品牌特点有五:一,选料严苛。完全按照昔日内务府造办处的选料标准进行,所选金丝楠极品老料金丝成色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沙眼空洞者、香味不醇不正者、花纹不美不雅者以及局部金丝成色不足者均严格剔除。二,大师精作。制作金丝楠家具者必是有十年以上制作紫檀和黄花梨家具的工艺师。他们惜才如金,因材设计,才尽其用。制作金丝楠家具之前必须先经过软木一比一打样和硬木一比一打样两道程序,确保制作过程绝对成功。三,雕刻精美绝伦。所有雕刻都是国内顶级艺术家设计和工艺大师亲手雕刻加工,每件均是传世之宝。四,家具上银质配件量身定制,和金丝楠家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五,客户经过严格甄别挑选,绝非有钱就可以买到,确保每件金丝楠极品家具为中国“才德双美”之精英拥有收藏。

据收藏界人士介绍,金丝楠家具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其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物属性。一根金丝楠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其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的民族文物和文化瑰宝。二是艺术品属性。每件金丝楠家具温润如玉、璀璨如金、美丽多变,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震撼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是天地间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观。三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金丝楠文化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文化和皇家文化的审美观,是中国高雅文化的极致代表。金丝楠家具从造型到工艺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和古典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了解,为完美体现金丝楠神圣、高贵、典雅的特质,金丝楠家具艺术馆一律实行预约参观、每天限量接待。望广大市民电话预约,按馆方约定时间有序参观。

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58号院金贵楠雅金丝楠家具艺术馆

参观网址:www.jinguinanya.com

预约电话:010-62040888,13910828388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