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城厢人要建网络口述博物馆报道反响强烈

天津老城厢人要建立网络“口述博物馆”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曾经在老城厢生活过的老居民打来电话。

“现在搬到高楼里了,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提高了,但还总是想念住在老城厢和街坊邻居聊天的情景。”80岁的齐爷爷说,知道老城厢人要建立网络“口述博物馆”的消息很高兴,也认为应该记录下老城厢的风貌民俗。

“我自己的家住在三条石地区,姥姥家在老城里,小时候经常去老城里姥姥家,途经北门里大街,当时记得一进北门里大街,右手边有一座三层尖顶的小楼曾经是老凤祥金店,然后过城厢礼堂,走中营小学,路过西北角派出所,走大水沟,直奔盐店胡同。这是我在城里走得最多的一段路。”说起在老城厢生活的记忆,网名“天津十一月的雨”如数家珍。

网名为“老核桃”的读者说,从自己的爷爷那辈就住在老城厢板桥附近,他还记得板桥两边的老树,还有西门内大街附近的几块门牌。“每天都要去鼓楼西边的马记福买锅巴菜吃早点,那个早点铺临拆之前,我去那吃了最后一顿早点,特意买了一个那里的小托盘收藏。”“老核桃”说,老城厢有600多年历史,很多人祖祖辈辈住在里面,老城厢人也有很多生活民俗,年轻人基本都没有听说过,“老核桃”认为,通过老城厢人的讲述,记录下老风貌旧民俗,很有必要。

一些老城厢人建立了“老城厢邻友联谊会”,准备筹建网络“口述博物馆”,通过采访老居民,方方面面记录下老城厢曾经的生活习俗、邻居间的动人故事,绘制详细的老城厢地图,还原老城风貌。(记者 劳韵霏)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