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地震博物馆昨日开放 2000参观者体验强震 感受当年的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观者体验8级震感

直播青川

9:03在通往关庄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苍翠的绿树、青色屋顶的新房。

9:29青川博物馆外的道路两边,站着青川人,他们牵起横幅“浙江援建记心上”,以朴实的方式欢迎恩人浙江援建者。

14:23离14时28分还有5分钟,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里,许多群众赶回来祭奠亲人,再一次眺望东河口,亲人们,你们还好吗?

18:40清溪城中,人们步伐缓慢,自得其乐。背竹篓的婆婆带孙女回家,遇到熟识的太婆,停下打招呼:“吃了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压成“跑车”的QQ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2日,全媒体中心记者第三次探访何清宝一家

地震时被压扁的QQ汽车,再现8级强震的影片、地震体验台和模拟小屋……昨日,由浙江省全额援建的青川地震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全天共接待观众近2000名。

参观看点>>>

看点一“光之泪河”

昨日11时,青川关庄镇,随着挡在博物馆门前的一块木制“巨石”从中间向两侧一分为二,青川地震博物馆正式开馆。来自对口援建省份浙江及全国各地的援建者、志愿者、游客,穿过其中,走进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大门,记者首先看到一条“光之泪河”——走廊两侧墙壁采用青川本地的花岗岩砌成,墙体上镶嵌着上百盏白灯,灯光构造出两道“泪河”,象征着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看点二 追思冥想厅

来到2层,首先进入的是博物馆的追思之所——冥想厅。厅不大,黑白灰色调。中间过道宽约2米,一端是黑色纪念墙,另一端是电子祭奠台。参观者可以在祭奠台上献花,或放飞电子孔明灯。过道两侧各有一个水池,水面静谧,容易引发冥思之意。纪念墙前的天花板上,除了十多只白鸽模型,再无其它装饰。不时有参观者在此驻足,静静地注视着黑色墙上“5·12”等醒目的白色数字。

看点三 地震体验台

站在灾难厅的地震体验台上,记者体验到了8级强震的威力。环形屏幕上播放着青川县政府等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动画,地震台开始模拟横向、原地和上下3种地震波动方式,震级为8.0级,持续90秒,和三年前的大地震一样。周围突然喷出气流,更增加了真实感。90秒之内,记者真切感受到了青川在地震时经历了怎样天翻地覆的震撼。“比三年前感受到的摇晃还更强烈”。

设计理念

青川博物馆展示总设计师:

你来体验,就能理解地震

远眺博物馆,三部分建筑分别抽象为“512”字样,再与馆前的一块球型黑麻石相结合,恰好组成“5·12”。馆内3层,设计上淡化空间压迫感,重在突出“灾难、重生、希望”理念,层次分明。

站在2层冥想厅内,听着舒缓的音乐,青川博物馆展示总设计师徐征野轻声介绍:“进入灾难体验厅前,参观者需要经历一个仪式。这个仪式能让心灵沉静下来。”

走出冥想厅,记者沿灾难厅、抗震救灾厅、重建厅、援建厅等主题展厅,参观文物陈列,体验地震经历,一路如同穿越灾难、获得重生,进而更能理解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你没来过,也没经历过,就永远不会理解这里的痛。”徐征野对记者说,“青川博物馆就是为了让参观者体验并理解地震。”

展品亮点

QQ车被压成“跑车”

灾难厅陈列着一辆在地震中被巨石压扁的黄色QQ汽车。只看车头,这辆车好像“跑车”一样。

比人高的重建规划书

横、竖叠放着的2摞印刷品,每一摞高度约3米。这全是浙江省援建青川时制定的重建规划书。

百名孩子的笑脸墙

展览最后的笑脸墙上有100余名孩子的笑脸。站在屏幕前,参观者的笑脸就会被拍摄到墙上的空白处。

青川人家

震后重组一家子小女儿快出嫁了

何清宝一家,是震后重组家庭。震前,王显华曾是何清宝的堂弟妹。震后,各自失去配偶的两人相互鼓励,最终走到一起。三年来,全媒体中心三次探访这一家。

5月12日,何清宝23岁的亲生女儿带着男朋友回到东河口。在震后修的新房门前坝子里,何清宝跟女儿摆着龙门阵,未来女婿坐在对面,略带羞涩地玩着手机。“就差见对方父母了。”

和平常夫妻一样,何清宝和王显华之间,不时也会发生点小摩擦。但对眼下的生活,何清宝始终是珍惜的:“我们共同经历了生死,有这个家,很不容易。”王显华的两个女儿,也一样尊重他,这让何清宝觉得一切已经值得。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