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是博物馆建设的基础工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11年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为此,深圳博物馆特别策划了7项重点主题活动,活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本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就博物馆未来建设,深圳文博事业发展以及当下炙手可热的故宫系列事件与本报记者展开深入探讨。

博物馆日深博活动规模历史之最

“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的,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郭学雷表示,今年的主题特别合拍。“博物馆本来就有承载人类记忆的功能。”郭学雷说。他同时向记者介绍了今年深博在国际博物馆日策划7大主题活动。

文物鉴定是深博与深圳考古鉴定所合作的“例牌菜”,每年都有。青铜器导赏展则是针对中小学生。《永远的北朝石刻艺术展》则是利用博物馆平台引进民间收藏的又一尝试。郭学雷说:“参观文物修复室则是头一遭。近年来深博在文物修复方面引进了一些人才,邀请市民走进修复室,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文物保护的全貌。”

国际博物馆日,年年都有,为何今年深博的动静为历史最大?对此,郭学雷表示这与2008年深博新馆开馆之后,理顺部门构建关系密切。“现在,我们明确了外宣事物由推广教育部承担。今年的活动策划、提案也全部由他们负责。”但郭学雷同时也指出,深博的教育推广工作与国际一流大馆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努力追赶。

差距在何处?“国际大馆的推广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比如,在国外的博物馆就有针对文物爱好者特别组织的‘文物之友’沙龙。这些‘文物之友’不同于普通市民,他们对文博更有热情,提出的建议也更专业。”郭学雷说,“另外,我们跟社区、学校结合得还不够。问题症结还是在人。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性方面还有欠缺。”

文物资源匮乏不足惧,可以通过借展解决

深圳博物馆老馆建于1984年,今年已经27岁了。可是,很多市民对深圳博物馆的认知却是从2008年11月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门迎客开始的。郭学雷表示,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馆堪称深圳文博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事实上,在新馆开馆之后,无论是展览的数量、质量,还是观展人数,讲解服务等等,深博都有了质的飞跃。

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开展也主要在深博新馆开馆后才全面铺开的。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郭学雷还特别与记者谈起了深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个文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年轻博物馆,郭学雷认为,深博的机遇在于办馆理念。“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不错硬件环境。而软件建设任重道远。”

郭学雷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英国第二大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在2000年也曾跌入低谷,坐拥价值连城的文物却没啥人气。究其原因就是办馆理念出了问题。“反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深谙运营之道。台北故宫周末开到晚上10点。还特别策划了周末之夜,举办一些高雅音乐会,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

打磨人性化的细节是深博未来努力的方向。至于文物积累不够,郭学雷认为,在借展如此便利的今时今日这反倒不是什么问题。“我们没有,可以借东西办展览嘛,在借展过程中我们的研究人员可以接触到器物,进行研究。”实际上,深博新馆开馆以来,深博组织策划的临展,比如《国家宝藏》之类,在圈内都非常有名。

展览学术一起抓助力深博升级

在做好展览,服务公众的同时,郭学雷还反复强调另一极――学术。一流大馆都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本。大英博物馆的学术团队就非常厉害。“有藏品,不一定有学术。我常常跟馆里的年轻人说,我们一定要借临展优势,做好学问。”一手抓尾端的展览,一手抓高端学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郭学雷的办馆之道。

在聊起博物馆的学术性这个话题时,近期故宫发生的系列事故已然成为绕不开的题目。“我都没怎么看新闻。最近才听人说起,故宫是丢了东西又丢人。”郭学雷说。

学术根基不牢其他方面难免地动山摇。郭学雷指出,从故宫事件即可知,学术建设是每一个博物馆的基础工程。

至于故宫建福宫事件,郭学雷的态度反倒显得比较宽容。他告诉记者,自己不太了解建福宫出售私人会所会籍的始末,也不清楚故宫在这件事情上的运作方式。因此,不好妄加评论。

“但是,如果建福宫是像国外的‘文物之友’一类的沙龙会员性服务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这些博物馆之友,通常也都比较富裕,他们给博物馆交会费,支持博物馆建设,给他们欣赏文物提供便利,享受一些特殊的礼遇,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郭学雷说。他同时介绍,香港的文物之友,也是交纳巨额会费的。

然而,在记者介绍媒体披露的建福宫私人会所,是给豪富提供一个吃饭、喝酒的社交场所之后,郭学雷则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妥当”。“博物馆不是不能有运营,适当的运营不仅能够获得收入,给政府减轻财政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公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其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等。”

在郭学雷看来,故宫建福宫的问题就出在“不平等”三个字上。导演陈凯歌在微博上批评故宫说:“故宫自溥仪被逐就是决不再容许任何私人占有的公共领域。故宫应该属于每一个国人,应该是一块我们每个人的心头肉!”然而,单因建福宫事件就否认一切博物馆营运,郭学雷亦觉不妥。工艺品开发、书籍售卖,甚至餐饮服务、会员服务……这些合理开发,郭学雷表示未来深圳博物馆都会尝试。

深圳博物馆2011年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深圳博物馆以“博物馆与记忆”为主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奉献给市民。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免费文物鉴定

时间:5月18日(周三)上午1000-1200

地点:博物馆新馆

二、馆藏青铜器展导赏

时间:5月14日(周六)、15日(周日)下午1430-1630

地点:博物馆老馆

三、《永远的北朝石刻艺术展》开幕式

时间:5月18日(周三)上午1030

地点:博物馆老馆

四、参观博物馆文物修复室

时间:5月18日(周三)1500-1600

地点:博物馆新馆

五、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及观众互动活动

时间:5月18日(周三)1500-1730

地点:博物馆新馆

六、《深圳改革开放史图片展》

时间:5月16日―29日

地点: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园区

七、2011国际博物馆日的记忆

时间:2011年5月19日起

注:博物馆老馆位于同心路6号

博物馆新馆位于市民中心A区大厅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