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数民办博物馆搬家或关门“隐姓埋名”
昨天是“世界博物馆日”,记者走访了本市部分民办博物馆,发现北京20家注册民办博物馆中,约半数处于“隐姓埋名”状态,甚至有一部分直接关门大吉,或处于“间歇性”开放状态。
昨天,“博物馆迷”赵小姐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去往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她按地图指示来到东花市北里小区1号楼,可转了七八圈,问了十来个居民,都没打听到,溜溜转了半个小时,也没发现博物馆的影子。随后,记者跟着她一起在东花市北里东区1号楼绕了一圈,最终发现一个隐藏在半地下的铁栅栏外悬挂着“参观门票50元/人”的简陋牌子。走下台阶,北京睦明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牛克司石雕艺术、北京睦明唐茶艺居三块牌子依次悬挂,需要转过身,才能看到用瓷片拼成的“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的匾额。“现在馆里主要展品是各类石头,看瓷片的人不多,只占很少一部分。”一位工作人员说。
找了半天,想看的展品却没看到,赵小姐悻悻离去。
其实,民办博物馆跟观众“躲猫猫”的现象并不只这一家。
由于馆址需要租借,搬家对民办博物馆来说是常事,颇有名气的观复博物馆就搬过两次家,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也搬过一次家。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也从西城区德外大街的泰富大厦搬到了学院路42号的中国电信博物馆一层。然而当记者来到这个新址,却吃了闭门羹—从一楼大厅门口的厚玻璃窗往里张望,丝毫找不到老电话等展品的踪迹。门口的保安透露,这里从去年就开始装修,不知道老电话博物馆搬到哪儿去了。
位于卢沟桥附近的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更为灵活,干脆处于“间歇性”开放状态。“门口贴了联系方式,可以随时联系工作人员参观。”在附近上班的吴女士猜测,可能因为观众太少,考虑到电费、水费等开支,这家博物馆才选择了灵活开馆的做法。
对此,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北京的民办博物馆发展已经从全国领先,逐渐到了落伍状态。”
北京首家民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1996年正式注册,开全国民办博物馆之先河。此后,各种门类的民办博物馆陆续在京城涌现,至今已发展到20家。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部分馆主都是执着地苦苦支撑,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常主动走进社区、学校,联系展览事宜。”
在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方面,部分省市也走在了北京前面。比如宁波鄞州区提出,最高补助400万元鼓励民办博物馆发展,江苏的民办博物馆则有望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国外,私人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广泛,除了私人资金,还有基金会、慈善捐款和公司赞助。而本市的民办博物馆基本上只能靠举办者的私人资金维持运营。”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呼吁,“博物馆是展现中华文化的窗口,政府应尽快为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民办博物馆的专业性、宣传工作等也应加强。“国家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前提是,它必须足够专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宋向光教授指出,场馆经常变更、开放时间不固定等现象,说明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完善。博物馆不等于收藏馆,它担负着社会责任,其营业不是根据馆主的设想,而是应该按照博物馆的要求进行,比如固定开放时间、规范管理流程、通过展品讲故事等,要普及关于历史和文化故事,以此发挥推广文化和教育观众的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