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教5”落户建川博物馆 拆得不容易 装得更辛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盖着红盖头,披一袭红装……一架歼教5飞机被安放在建川博物馆游客中心广场前。昨日,当这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捐赠的飞机的“红盖头”被揭下时,也意味着它正式“嫁”给建川博物馆,并作为国防兵器馆的一部分参与展出。

歼教5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改型设计和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它的落户也是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并展出中国军用飞机。

揭开“红盖头”“歼教5”落户建川博物馆

昨日上午11时许,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建川博物馆的歼教5飞机捐赠交接仪式上,中航工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建设,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中航工业工会常务副主席、企业文化部部长刘洪德,中航工业成飞党委书记唐军一同为飞机揭幕,至此,这架歼教5飞机正式落户该博物馆,并作为国防兵器馆的一部分参与展出。“歼教5飞机正面看上去,进气道非常像建川博物馆的logo。”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1年前,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曾在建川博物馆参观,随后邀请樊建川到中航工业成飞商议捐赠飞机事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现在终于落户建川博物馆。

3辆货车运完一整架飞机

“光是计划拉飞机就用了两三个月。”昨日,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说,去年底就开始准备将飞机运回博物馆,由于拆卸机翼需要专用工具,当时成飞正好暂时没有,“工具还是专门去攀枝花借调的。”

当成飞完成该架飞机的拆卸后,就剩下了运输和安装。“后面的过程并不复杂。”回忆起飞机运输安装,何新勇说当时一共找了3辆货车,“两辆平板货车,一辆装机身,一辆装机翼,还有辆货车专门运输托架和配件。”

今年1月13日,拆卸后的飞机全部被拉到建川博物馆,1月20日,经过20多名成飞工作人员的努力,这架飞机重新组装完成并被存放于建川博物馆大门内。

何新勇说,安装飞机时其机身和机翼首先要放在托架上,并通过调整托架高度将其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调整完成后,将机翼与机身间的内部骨架重新连接,再做好接口处蒙皮,此外局部还进行了重新喷漆。

歼教5飞机培养第一代航空人才

“歼教5飞机是在成功测绘仿制歼5甲飞机的基础上,我国第一架自行改型设计和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指着身后的歼教5飞机,唐军说,此次中航工业集团之所以把歼教5飞机捐赠给建川博物馆,主要是因为其在我国航空事业征程上意义重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初,歼教5飞机一直是航校和作战部队最主要的教练机,培养了第一代航空人才队伍。其次,作为自行改型研制的我国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5飞机提供的性能参数也为其后机型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唐军说。

歼10模拟机或将亮相建川博物馆

昨日,高建设在捐赠仪式现场说:“捐赠歼教5飞机只是个开始而已,航空三线博物馆计划于今年年底前亮相建川博物馆。”

高建设说:“航空三线企业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建设航空三线博物馆就是要收集、保存航空三线企业的发展的珍贵文物。根据筹划,包括歼10在内的各个时期的模型机、实物、制造工具、工作场所模型都将在这个博物馆中陈列珍藏。”

航空三线博物馆投资2000万元,中航工业出资一半,余下部分则由地处三线的所有航空企事业单位和集团公司总部来共同分担。

歼教5飞机

■历史:1966年5月8日首飞,共生产1095架,其中有100架出口,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作用:培养了第一代航空人才队伍,所提供的性能参数为其后机型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运输:两辆平板货车,一辆装机身,一辆装机翼,还有辆货车专门运输托架和配件

■动态:捐赠歼教5飞机只是个开始,航空三线博物馆计划于今年年底前亮相建川博物馆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